韋汝驄是站在北軍利益上來考慮事情,騎兵標總兵力還不足一千人,主要是負責快速通訊和戰略偵查的任務,這種特務性的部隊怎麼可能擔任進攻主力呢?此外,他深知郭人漳雖然一把年紀了,可是根本不是一個帶兵的材料,如果讓其來指揮北軍,那真是自尋死路。
郭人漳起初是仗著自己的年長來跟莫擎宇較勁,不過韋汝驄是廣州軍政界有名的人物,自己倚老賣老對於其來說根本不放在眼裡。現在二比一的情況,他只能收聲噤語,吹了吹自己的鬍鬚,不再糾纏下去了。就這樣,晚上十點時南北兩軍將帥名單總算交了上去。
第134章,南軍北軍
次日凌晨五點,二十四鎮全軍集合完畢,開拔離開了西郊軍營,前往灣湖等候分配。
大約五點二十分時,三個裁判小組從陸軍衙門來到這裡。
一番簡短的整頓和檢查之後,南軍跟著第一組裁判組開始渡江來到坦尾島。坦尾島是一個荒島,除了靠近北邊的河灘上有幾座漁民的茅屋之外,整個島其他地方全部不見人煙。
早在演習的前幾天,陸軍衙門已經徵用了三百艘大小船隻。在南軍和北軍正式交戰之前,船隻全部用來提供給南軍渡江。而在開戰之後,其中兩百三十支船隻歸屬北軍陣營,餘下七十支由南軍掌控。
南軍全部抵達坦尾島上時,已經是六點三十了。
演習的評判工作在六點整時正式執行,雖然北軍進攻的時間規定在七點二十分,但是戰前南軍和北軍各方面的指揮佈陣工作,同樣是考驗戰略素養的重要依據。
南軍司令部第一時間登陸坦尾島,各路將領全部齊聚在這裡,開始商討如何佈置防線。
身為南軍副司令的吳紹霆,早先還準備發動一場奇襲,反守為攻。可是今天早上他接到了訊息,這次演習只是一次命題式演習,也就是裁判團已經做出了明確規定,南軍必須戰敗,北軍必須勝利。
整個演習的過程,只不過是考察二十四鎮在防守與進攻作戰上,是否達到正式部隊的標準罷了,其間自然是不需要任何意外的事情發生。
因此,吳紹霆只好打消任何不合規矩的念頭,遵照演習規則按部就班。
他隱隱覺得有些奇怪,二十一世紀有那麼多軍事電視劇,在演習時總有一些不安分的將領,出奇招破壞演習規則,最後非但沒有受到懲罰,反而還被某某某大帥誇獎一番。如果是在真實的環境下,這個不安分的將領必然會被拖出去槍斃!
經過三十分鐘的討論,南軍司令部決定炮兵隊全部佈置坦尾島,以最大火力壓制第一輪渡江進攻。至於主力部隊則基本上渡過滘江,在滘口布置第二道防線。這麼做雖然看上去有些像無賴打仗,不過這也是經過一番戰略推敲得出的結論。
首先坦尾島是一個荒島,面積不大,島上基本上全是戈壁灘,沒有太多的障礙物。
其次,戰前準備的時間也完全不充分,不可能臨時構建防禦工事。如果讓主力部隊在這裡留守,北軍只要動用炮兵一個基數打下來,幾乎就殘廢了。
之所以留炮兵在這裡組織火力,並非因為坦尾島面向荔江容易半渡而擊之。目的有二,第一就是在北軍士氣最高昂的時候給與打擊,挫其銳氣;第二是為滘口第二道防線的佈置爭取時間。
演習為什麼這麼緊迫、這麼倉促,都是有原因的。這是一道題目,出題人給出的所有條件都是在考驗二十四鎮的能力。
南軍司令部在決議下來之後,就立刻下令剛剛踏上坦尾島的第一標大軍,再次迅速的橫渡滘江前往滘口。司令部也隨之撤離,跟著大部隊一起前往滘口去佈防了。不過在臨走之前,趙聲忽然給吳紹霆出了一個難題,他要求吳紹霆帶領一個隊的兵力留守坦尾島,負責統籌坦尾島的戰局。
吳紹霆當時就樂了,這趙聲擺明就是讓自己當炮灰,北軍第一輪攻勢下來,自己也就跟著坦尾島一起陣亡,接下來的演習就再也沒有出場的戲份。不過他沒有拒絕,這是趙聲下達的第一道命令,如果第一道命令就出現了問題,一旁的裁判組可不會有什麼好印象。
對於他來說無所謂,不過是一場演習罷了,自己可沒有打算利用這場演習表現什麼。
趙聲給吳紹霆的作戰指標是必須堅守坦尾島五個小時,以爭取最多的時間來佈置第二道防線。誰都可以看得出來,這個作戰指標是十分艱鉅的。
吳紹霆一共只有一支步兵隊,另外加上炮兵隊的四十名護兵以及六十名炮手,合計兵力不到兩百五十人。炮兵隊一共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