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型號都參差不齊,搭配不科學。
吳紹霆決定在裝備德國新炮之後,請德國顧問對炮兵進行一番調整,哪怕重新訓練都行,務必在最短的時間內建立最精幹的炮兵部隊。
不僅如此,早幾個月與德國合作的飛艇技術,最近進入正式的生產階段。
吳紹霆安排了兩個生產基地,一處是廣州黃埔機械公司,另外一處則是整頓過後的新馬尾造船廠。齊柏林公司派遣一批專員在廣州成立了辦事點,等到中國飛艇市場成熟之後,這個辦事點會直接與張盛霆公司合資成立分公司,這些都是可遇見的事情。
隨同飛艇技術一起傳入廣州的,還有德國軍方專用的飛艇投彈裝置,有了這個裝置,飛艇便成為了一座空中大炮,在沒有防空裝置的現今中國,必然將成為一大殺器。
在飛艇投入生產期間,露州航校配合的開設飛艇駕駛班和投彈手班,提前開始培養飛艇方面的人才。梧州、廣州、漳州、福州、韶關五地,同時開始修築飛艇港口,只等飛艇出廠之後,立刻就能編入服役序列。
吳紹霆特意找過齊柏林公司的特派專員,向他們提出了用氦氣代替氫氣注入飛艇氣囊的辦法。1895年時氦氣已經被人類發現,不過因為提煉較為困難,並沒有被人們廣泛重視。歐洲飛艇直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仍然在使用氫氣,直到因為氫氣易燃發生的事故越來越多,於七十年代開始更換更加穩定的氦氣。
他知道像歐洲那麼小心精細的操作都避免不了慘劇的發生,更不用說才剛剛豈不的中國了。造一艘飛艇的價格不菲,培訓人才也不容易,與其圖這個便宜用不穩定的氫氣,還不如多下點成本使用氦氣。反正石油能源在這個年代還沒有得到重視,利用硫酸處理瀝青來生產氦氣也不會太艱難。
德方技術人員只是為吳紹霆服務,既然客戶這麼要求,他們當然只能照辦。不過若是要更換氦氣,現階段生產的時間將會延遲一兩個月時間,因為目前氦氣最大的提煉國並非德國,而是太平洋另外一邊的美國。
——————————
南方的冬季總算露出了刺骨的寒冷,在公曆進入1914年1月2日這天,廣州碼頭一片區域經過特別安排,被巡閱使署衙的警衛隊團團包圍。吳紹霆與一眾部下一大早就趕到這裡等候從北方駛來的德國商船。參加督軍共商大會的各省先前代表團也都派出專員跟隨來此,一起等候迎接一位重要人物的到來。
清晨的薄霧漸漸從海面上散去,悠遠的汽笛聲劃破了寧靜的海域,一艘巍峨的大型商船漸漸從海平線上浮了出來。
鄧鏗從碼頭旁邊的氣象塔上走了下來,匆匆的來到岸邊吳紹霆這邊。他壓低聲音說了道:“是德國的商船,已經到了。差不多二十分鐘之內就能靠岸。”
吳紹霆拉了一下自己的軍披風,微微的點了點頭,說道:“知道了。你先去準備好車,這天氣冷,咱們不會在碼頭上逗留多久的。”
鄧鏗應道:“是!”他說完,轉身快步離去了。
站在吳紹霆身旁的岑春渲聽到了鄧鏗先前的話,他呵呵的笑了笑,對吳紹霆說道:“松坡將軍看到咱們這樣的派場,就算再有多大的隔閡也會被打動。有了松坡將軍的助陣,這次共商大會已經贏了一半面了。”
吳紹霆頷首道:“沒錯。相信憑松坡將軍在南方的影響力,一定能讓唐將軍、劉將軍他們心悅誠服。也算沒有白費這次安排了。”
岑春渲沉默了一下,忽然又說道:“霆帥,聽說孫逸仙從日本發來不少電報,似乎是想聲援這次督軍共商大會。這個訊息霆帥應該是知道的吧?”
吳紹霆自然知道這個訊息,早在進步黨與國民共進會發表《兩黨宣告》那會兒,在日本的中華革命黨就蠢蠢欲動,連續發來好幾次電文希望聯手一起抵制新法。到後來十一月份共商大會的訊息傳了出去,孫逸仙直接發了一則通電宣佈支援共商大會,不過這則通電僅僅在江浙一帶有幾分迴響,之後再次石沉大海毫無下文。
他很清楚中華革命黨已經坐不住了,這次由自己和梁啟超一起掀起的抵制新法運動,對孫逸仙等人來說是重返祖國的大好機會。只可惜他是不會買這個賬,早先只是禮儀性的回了幾份電文說了一些冠冕堂皇的話,到後來直接不予理會。
“雲公,你覺得現在讓中華革命黨插一腳有這個必要嗎?”吳紹霆慢條斯理的問道。
“孫逸仙畢竟是我中國革命主義的先驅,就算如今國內的影響力大不如前,可好歹是有頭有臉的人物,若他們能加入進來一起對付袁世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