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六日就開打,這是在說笑話呢。滇軍和黔軍只怕也被收買了,要不然統一省府的行動為什麼不拿他們開刀?”吳紹霆冷冷的笑了起來,他現在可以確定袁世凱的用意了。所謂的統一省府,無非是給了各省軍閥一個口實,讓南方各省內部勢力爭個你死我活,北洋政府則坐等漁翁之利。
四川只不過是挑起一個開端,拿出一個榜樣來讓其他督軍看在眼裡。熊克武好歹還是四川省省長,手裡的兵力也不弱,結果就這麼被打的一敗塗地。由此可見,其他省內任何勢力都有機會做大,今天的督軍未必能坐穩到明天,到底是要看看誰先下手。
除了四川之外,只怕接下來要行動的就是廣西和福建。一年前陸榮廷還是堂堂的廣西督軍,粵桂戰爭之後卻讓人橫刀割掉了半壁江山,這口氣自然咽不下去。再者袁世凱這次利用新法來針對廣東,正是陸榮廷報仇雪恨的大好時機。福建李厚基雖然不如陸榮廷這般深刻,但只怕仍然會唯命是從,許崇智的那點人馬不過是泰山一葉罷了。
鄧鏗見吳紹霆不語,嘆了一口氣,憂心忡忡的說道:“袁世凱果然是在步步緊逼,只票用不了多久,廣西、福建也會出事。更讓人擔心的還是整個國內的局勢,各省勢力錯綜複雜者比比皆是,誰都不甘心丟掉自己的地盤,弄不好會成軒然大波。”
吳紹霆表情鎮定,嘴角帶著一絲若隱若現的笑容,不疾不徐的說道:“既然袁世凱招招使狠,我若再不做出反應,只怕他還會來更狠的。至於這場‘軒然大波’,未必對我們沒利益,關鍵還在於我們到底怎麼應對。”
當天晚上,吳紹霆召開了一次參謀長會議,正式決定做出更強硬的回應。
僅僅兩天之後,廣東軍政府對外公開發布軍事通電,高調宣佈無限制擴軍計劃。就在通電的當天,密謀準備已久的裝甲團和騎兵團由預備役狀態轉為正規軍編制,編成廣東第一騎兵師。騎兵師長由第三十七師副師長李濟深調任,副師長由第七團團長孫繼直升任併兼任總政委員,原第十一騎兵團團長李文範升任總參謀長。
第一騎兵師轄下第一裝甲團,第二裝甲後勤團,第十一騎兵團,第十五騎兵團。林文龍繼任第十一騎兵團團長,唐生智調任第十五騎兵團團長。總計兵力八千五百三十三人,預計十五天之內完成所有建制。
為了表彰第十一騎兵團在騎兵師的特殊地位與昔日戰功,吳紹霆特意將第十一騎兵團定名為光榮騎兵團,並著令軍事部永久保留其番號。
騎兵師是早在計劃之內,並且精心準備了一年多的時間,無論戰馬、人員和武器裝備,早在廣東戰爭結束之後立刻就開始籌備。因此騎兵師的組建並無太多難度,幾乎命令下來,各級單位按照計劃內的編制迅速就位,很快就形成了規模。
就在騎兵師有條不紊進行組編之際,沒過多久,吳紹霆又公開宣佈組建廣東第二衛戍師的計劃。衛戍師包括第十二邊防大隊,廣州城防團,江門、中山等地的海防團,以及直屬都督府憲兵部隊。這些部隊將統一整編為廣東防衛部隊的序列,主要負責廣東境內安保防務。
計劃內一共編制五個團,分為南方防務團、粵北防務團、梧州防務團、梅汕防務團以及憲兵團。其中憲兵團為特殊編制,分為憲兵司令部和近衛隊,前者負責廣東各軍執法,後者為作戰部隊,專事保衛廣州城境。第二衛戍師只設副師長、總參謀長以及總政治委員,師長不設,由吳紹霆直接統御領導。
吳紹霆在公佈計劃的第二天,即任命鄧鏗為衛戍師副師長,陳炯明為總參謀長兼任總政治委員。全師總計一萬二千三百人,是粵軍師級作戰單位最大的編制,預計最快需要四十五天的時間完成所有序列的編組。
廣東軍政府兩個師的擴建訊息一經公開,廣東全省最先震動,隨即這種震動猶如傳染病,席捲了整個南方,直至傳到北京國府中央。一年前吳紹霆才剛剛與袁世凱握手言和,並接受陸軍部的番號改編,短短一年之後這份薄弱無力的限制即被打破,廣東一下子從三個師的編制擴增為五個師,預計總兵力接近五萬。
遙想當年粵軍區區兩萬人就能跟北洋打得天翻地覆,如今兵力翻了一倍,真不知道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
南北雙方再次到了劍拔弩張的地位,局勢氣氛裡瀰漫的硝煙味道越來越濃,所有人都在擔心,不知何時何地迸出一粒火星,一下子燃爆了整個中國。雖然老百姓們不喜歡打仗,可是卻熱衷於討論打仗。對於這次國內局勢急劇逆轉,幾乎所有人都看得出來是北洋派在故意挑釁,但終歸還要看究竟誰先打響第一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