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50部分

年輕氣盛的學生,可正是因為是學生,好歹還是保留道義理性。

為此,不僅協約各國的公使頻頻聯絡總統府,要求中方立刻遣散示威抗議的人群,就連其他受到波及的使館也透過各種方式訴苦。不過南京總統府卻以目前正在召開國民大會為理由,不宜節外生枝和抽調軍警力量來維持使館秩序。吳紹霆的外務副官顧維鈞還專程覆電英、日公使,聲稱在使館區抗議示威的人群處於中國領土上,這是人權自由,政府沒有理由干涉他們的行為。

得到這樣的回覆,協約國公使除了生一肚子悶氣,再沒有其他辦法應對,只好忍受著這些野蠻的人群在使館外大呼小叫。

在這過去的幾天時間,儘管吳紹霆沒有去參加國民大會接下來的幾場會議,但他並非無事可做。除了大肆製造輿論氣氛,抨擊熊希齡等人的罪行,營造中華民國正在受列強欺負,他還連續與德國公使館辛慈、美國公使賴因施進行了多次會面。

前者的會議自然是暗中進行,主要是催問德國是否支援中國正面參加歐洲大戰。

之前德國公使辛慈與德國本土的軍事委員會都認為中國是貧窮的弱國,國家實力還不如奧斯曼土耳其,因此一直不曾看好,中國能在亞洲牽制協約國殖民地和日本已經是非常不錯了。但是經過青島戰爭,以及吳紹霆親自向辛慈公使做出的分析,再加上歐洲局勢漸顯僵持,德國理所當然會對此加以重視。

不過辛慈公使依舊保持之前的態度,無論如何不能做虧本的買賣,再者之前德國對中國的援助已經不算少,沒必要急著再進行第二輪經濟支援。在這幾次會面當中,他一直大放厥詞,表示只要中國出兵,德國絕對會遵守約定施以援手,為此還可以簽訂一份新的條約,但歸根結底沒有透露“施以援手”的具體細節。

經過這幾次會面,吳紹霆總算可以確定辛慈公使的態度,在中國參加世界大戰之前是不可能得到德國經濟援助,即便在宣佈參戰之後的一段時間也未必會得到承諾的“支援”,一切還要看進展是否順利。他並不在乎這些,等到中國軍隊收復西藏、外蒙,兵臨南亞和沙俄邊境時,差不多正是德軍發動反擊時,德國肯定想趁著一鼓作氣徹底掌握戰局,到時候中國軍隊在後方的動作就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現在談不攏不要緊,等到關鍵時再談情況自然就大有不同。

更何況,在前期時他還要集中力量應付日本人!

正因為與德國公使的談話並不能得償所願,所以吳紹霆又主動開始與美國公使賴因施接觸。由於之間中國向美國訂購了一大批軍火訂單,給賴因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即便中國目前身處於協約國和同盟國之間尷尬的境地,賴因施對華政策仍然沒有太大的變化。

對於美國而言,他們現在最大的商機不僅僅侷限於軍火貿易,更重要的是國際投機。歐洲大戰的戰火能促進美國多方面經濟的發展,同時還能借購買國家戰爭債券、投資戰爭必需品的企業來獲得更長遠的利益。美國對歐洲的態度同樣可以運用在亞洲,之前青島戰爭是一個轉折點,讓很多美國財閥看出亞洲潛在市場所在。

假使亞洲爆發如同歐洲那般大規模的戰爭,那就能給美國帶來雙倍的收入。

但是關於亞洲戰爭爆發的前提,那就是美國必須把資本運用在合適的物件身上,不至於投資失敗。青島戰爭前後進行了三天時間,中國軍隊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戰鬥力,全殲了第十八師團和日本第二艦隊,這早已成為震驚西方國家最大的話題,也讓投機者認識到中國與日本之間差距的縮減。

吳紹霆一早就看穿美國政府的態度,於是在跟賴因施接觸時,先由商品戰鬥機為切入點,隨後很快轉入到正題上。他將中國目前面臨的國際困境分析了一遍,認為即便英法俄三國可以得過且過、認同中德盟約偽造之說,但是日本絕不會善罷甘休,而礙於協約國之間的軍事同盟協定,最終英法俄三國會站在日本的立場,中日之間的一場決戰是不可避免的。

面對吳紹霆如此清晰並且直接的態度,賴因施反而有些錯不及時,在他一貫的外交經歷上,早就認為中國政府是一個軟弱怕事的政府,卻沒想到眼前這位年輕的領袖竟有如此強硬的對外政策。而這立刻就引起他敏感的市場嗅覺,有戰爭就有發財的機會,而有吳紹霆執政中華民國,自然就有強硬的國際衝突。

在第三次會面時,賴因施因為與公使館的所有參贊進行會商,決定促使中國繼續與協約國發生衝突,當然在這份衝突當中側重點不是英法俄三國,僅僅是日本一國而已。

“對於英國公使毫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