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5章,三股勢力形成
工人們為什麼在面對槍炮時依然選擇前進,是因為他們已經絕望了,對沙皇政府的絕望,對以往所有革命手段的絕望,對生存下去的絕望。然而在這些絕望中間仍然保留著唯一一絲的希望,那就是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夠活的更好。
他們願意用這種流血犧牲,來向沙皇政府發起最後的控訴,哪怕這是以卵擊石!
雖然沙俄國內上下對工人暴力反抗沙皇軍隊的行動愈演愈烈,對革命派的同情心理也越來越廣泛。許多警察、士兵甚至那些剛從歐洲回來的沙皇軍隊,紛紛開始露出動搖的心態。
從二月下旬開始,參與鎮壓工人運動的軍隊逐漸開始儘量避免與工人發生衝突,除了莫斯科之外,其他城市的傷亡有明顯下降。
甚至保衛冬宮的沙皇禁軍部隊都開始向著革命,他們在私底下集結,討論現狀、痛斥現狀。到了三月一日這天,所有的中下級軍官釋出了一份聯合請願書,希望沙皇能夠體恤國內民情,接受資產階級政治改革。
正是這份聯名請願書,立刻讓尼古拉二世感到恐慌起來,他萬萬沒想到革命分子竟然滲透到自己眼皮底下。他不清楚禁衛軍中到底有多少革命人士,更不清楚禁衛軍是否會做出更激進的行動。在這樣的心理之下,他只好先採取安撫手段,鄭重其事的對軍隊下達命令,所有士兵原地待命,停止與工人發生衝突,同時也要求工人們停止暴動,等待國家召開相關會議,討論政治改革的具體事項。
然而,在暗地裡他急匆匆的派出自己的親信,將莫斯科周圍忠於沙皇的軍隊全部集合起來,並且以各種理由將參與聯合請願的禁衛軍軍官調職。正如所有遭受革命之前的君主那樣,尼古拉二世骨子裡是絕不容忍皇權旁落,因此他一如既往的選擇採用欺騙的手段,先轉移所有人的視線,再漸漸消弱國內的矛盾。
三月上旬,幾天前還是內亂不止的局面,隨著尼古拉二世釋出的命令竟然一下子緩和了不少。幾乎就是在同一天的時間裡,全國各地的鬥爭活動開始收斂,無論是工人還是士兵全部自覺的停止了對抗。
當尼古拉二世收到這個訊息之後,為自己的計劃再次得逞感到心滿意足。可是他根本沒有發現,這次他錯了。短暫的停息並不意味著結束,甚至這種平靜都算不上是革命者們需要休息一口氣。因為在這場已經進行兩個月的革命運動當中,革命者們清楚的認識到,他們不僅僅要爭取工人和社會中下階層的老百姓站在自己這邊,更要爭取士兵支援他們的行動。
面對殘暴和出爾反爾的沙皇政權,妥協和退讓不會再有任何意義。
相反,只要讓尼古拉二世真正意識到危險時,這個暴君才會知道讓步。
而這次革命絕不會再因為尼古拉二世所謂的“妥協”而結束,革命者們一定要團結在一起,使用真正的武裝力量來完成革命的目的。
趁著尼古拉二世沾沾自喜、鬆了一口氣的時候,國家社會工黨與其他勞動代表的黨派紛紛開始奔走,向地方軍警進行遊說,爭取更多的武裝力量加入革命陣營。
與此同時,原本支援君主立憲的資產階級政黨社會革命黨,暗中與社會工黨的孟什維克派取得聯絡。雙方進行了簡單的幾次會議之後,達成一項共識,那就是為了確保資產階級的利益,以及在日後對抗“不確定反對勢力”,需要儘快成立一支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武裝。
不過社會革命黨和孟什維克派並不是像布林什維克派那樣,利用教條似的革命理論宣傳,來拉攏地方部隊加入革命陣營。這些資產階級手裡掌握著不少國家財富,他們打算直接從國外購買軍火,組成武裝商團,名義上是保衛工廠和資本勢力圈,實際上就是在蓄養自己的武裝力量。
而社會革命黨和孟什維克派的這一做法,在某種程度上正好迎合了尼古拉二世。
既然武裝商團的目的是保衛工廠,那自然是站在反對罷工的一邊。讓這些資產階級去鎮壓工人罷工,不僅可以避免沙皇政府與工人階級的矛盾,還可以達到雙方制衡的效果。
因此,尼古拉二世非但沒有阻止資產階級發展私人軍隊,相反還進行了許多鼓動。
儘管許多保皇派的王公貴族們向尼古拉二世發出嚴厲警告,一旦資產階級有了自己的武裝力量,那沙皇政府必然會沒辦法再像以前那樣控制這些鬧事分子。資產階級雖然不像工人那樣情緒激動,甚至還與工人階級存在嚴重的矛盾,可如果事情不能像預料中的那樣發展,到頭來反而養虎為患。
“有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