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說道:“中日決戰關乎國本,在座諸位都將是參與此次大戰的核心成員,我們大中華一定要奠定亞洲強國的基礎,一雪甲午戰爭前恥。雖然之前的外交一直曲曲折折,但亞洲戰略從一開始就已經交代下去,在座諸位亦都是中華軍人,理應拿出專業的精神來應對此次開戰。”
這番話算是給那些感到唐突的軍官們一番鼓舞了,隨後他請出蔡鍔來進一步說明對日開戰的戰略部署。蔡鍔沒有急著站起來講話,他吩咐一旁的侍從官將中朝邊境的地形圖掛好,為了方便全會場都看清楚地圖上的指示,這份地圖是特製的大型掛圖。
“目前,我們北方第一集團的主力部隊基本上都聚集在奉天省與朝鮮交界的地區,主要戰略進攻點是在丹東,由三十四師和三十七師駐紮,正如元首所說,他們也將擔任首要進攻的任務。此外三十三師和三十五師駐紮在吉林省臨江縣北部,在丹東的突出部作戰開始後,三十三師、三十五師會在之後的一個小時內投入作戰。三十八師目前還沒有完全到達指定位置,後勤部隊和一部分後續兵力還在運輸途中,他們的集合點是在延邊,預計兩天後能完成所有整頓工作,也就是說在六月六日才能投入作戰。最後要說的是三十六師,目前駐紮在白山一代,擔任整個戰線的預備部隊。”
蔡鍔不疾不徐的將整個北方第一集團軍的部署情況做了交代,在場的不少軍官其實是知道這些內容的,只不過為了讓國防部的文職人員更容易瞭解大局情況,所以才簡單的匯總了一遍。大型地圖上,每個師的駐紮位置都標記的清清楚楚,包括後勤交通線、物資據點和假設的進攻路線等等。
“根據我們情報單位蒐集的資料,截至今日日本已經在朝鮮集合了四個師團以及五個旅團的兵力,分別是原駐朝鮮的第十六師團、第十七師團,已經從臺灣緊急調集過來的第七師團和第十師團的兩個旅團,以及新編第十九師團的兩個旅團、第二十師團的一個旅團。估測總兵力在十二萬以上,而且後續的兵力仍然在源源不斷的動員之中。不過日本要想完成所有戰前的兵力動員,最起碼還要等一個半月之後。”蔡鍔接著說道。
在場眾人認真的聽著蔡鍔的介紹,即便中華民國在軍事上的準備比日本人提前一段時間,可是這一場戰鬥畢竟是發生在異國他鄉,地理環境上會有很嚴重的影響。早在明朝時期協助朝鮮抗倭的戰爭中,明朝軍隊就因為地理生疏的緣故而造成了許多不必要的損失,這一點自然要多加註意。
這時,蔡鍔拿起了指揮鞭,在地圖上一邊指點著,一邊繼續說道:“日本參謀本部顯然不會天真的將希望寄託在雙五協定上,或者說早在二月份我們中國發生外交危機時,朝鮮方面早已開始進行積極的軍事部署。第十六師團已經從漢城緊急調往中朝邊境的新義州,第十七師團也從平壤抵達江界,而從臺灣徵調至朝鮮的第七師團,在五天前業已開始行動,從平壤的集合點奔赴惠山駐防。目前壓在中朝邊境的日軍就是這三個師團。”
新義州與丹東幾乎僅僅是一江之隔,目前駐紮在丹東的三十四師透過望遠鏡就能看到鴨綠江對面的日軍陣地。而新義州也是整個朝鮮北部重要的交通樞紐,歷經幾百年的中朝來往,使得這個沒有鐵軌的城鎮依然繁榮,成為中朝貿易之間一個重要的接頭點。而江界則是中朝鐵路銜接的地方,中國軍隊要想徹底深入朝鮮腹地,此處便是必爭之地。至於惠山是依靠在長白山山脈一處地勢偏高的城鎮,具有易守難攻的地理優勢,如果吉林省的部隊要想突入朝鮮境內,日軍單憑惠山一處據點就能成功防禦整個東北地區。
第933章,風雲漸起
在介紹了兵力部署情況之後,蔡鍔又詳細說明了這次作戰的主要方針,一切以“突擊戰”為主,就是要在日軍還沒有完全完成備戰之前,一鼓作氣將戰線推入平壤以南。北方第一集團軍兵分在三個集結點,只要任何一路人馬能夠突破日軍防線,就能輕易破除日軍在中朝邊境的整個佈防措施。
說到這裡時,不等會場的軍官有所提問,蔡鍔先一步做出瞭解釋:“我之所以有這樣的信心,是因為日軍目前只是處於一半防守狀態,在他們的理想計劃中,是不希望把戰線放在中朝邊境的,而是要想方設法將戰場推移到中國境內。因此,在前期的準備工作當中,日軍的陣地工程僅僅是為了應付突發事件,只要我們突入腹地,切斷他們的交通線,前線的日軍絕對沒有任何優勢跟我們進行對壘戰。”
他說完,向一旁的張孝準點頭示意了一下。
張孝準馬上站起身來,走到另外一邊早已準備好的投影機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