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場之後,中國的國際地位再次得到提升。與此同時對緊鑼密鼓籌劃的“東亞經濟復甦計劃”起到了重要推進作用,使得德國方面對這次投機計劃更有信心。
十月下旬,中德雙方在奉天正式簽署了一份協議,史稱為“奉天合同”,這份合同書被後世的歷史學家們認定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濟原子彈”,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刻意策劃的經濟作戰例項。
十一月一日,“東亞經濟復甦計劃”正式開啟,中國國防部經濟戰略辦公室與德意志銀行共同建立了一個海外辦事處,按照之前確立的經濟運作方案一步一步執行。
馬寅初決定在一九一六年年初時完成迫使日元匯率上升的計劃,為了避免行動太過刻意,中國、德國不會直接調整匯率,而是利用英鎊和美元在瑞士、美國、中歐和中東等國家策劃一場金融市場由弱漸強的地震,先讓這些國家的日元匯率發生改變,然後中國、德國在緊隨其後調整匯率。
為了達成第一階段計劃,德國、中國共同出資兩億英鎊,利用多個海外辦事處開始緩慢的收購日元,大約兩個月之後日元市場就能初見倪端,而繼續堅持一個月下去,日元市場的波動將會非常巨大。
不過中德雙方對於第一階段行動都不敢掉以輕心,不僅僅這是整個計劃開始執行初期,更重要的是大家都明白,第一階段的投入要等上很長時間才能有所彙報,甚至還要做好前期虧損的打算。畢竟大肆收購日元迫使匯率改變,這些日元遲早會貶值,兩億英鎊的投入能收回一億已經算是不錯。
至於炒作國家黃金價格的事宜則大部分交給德國私人財閥來佈置,德國財閥會利用私人關係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