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李飛耘及時撤出部隊表示了由衷的感謝,聲稱總統是做出了一個非常英明的決定,避免了一場內戰的爆發。
在取得寶雞、漢中後,對護國軍非常有利,西南的物資兵員可以透過保成鐵路線(寶雞―――廣元―――成都)與護國軍西南的鐵路網連線起來。方雲所要做的就是快速建立一條桐梓―――重慶的鐵路線,那麼這樣就可在在四川、雲南、貴州和廣西四省內形成鐵路大迴圈網了。
就在帝國民眾為能夠避免內戰感到高興的時候,陝北革命軍對中央軍66師(甲級)發起了反攻,動用兵力22000人。這更讓李飛耘感到暴跳如雷,護國軍我拿你沒有辦法,對付革命軍辦法還是有的,當即下令薛毅將軍直接指揮中央軍的三個軍(甲級)九個師的兵力,齊頭並進,攻打延安。革命軍的精銳部隊幾乎已經是全部抽調北上作戰了,留在延安地區的精銳部隊很少,情況顯得危機起來。
眼下,大漢帝國的形勢非常微妙,那些坐地為王的強權軍閥除開外蒙、山西、河北和革命軍外,基本上都被方雲收拾了,但是山西、河北還是聽命於帝國中央政府的,這樣拋開外蒙不談,大漢帝國內就是三民黨、民族復興黨和社會黨三支力量在碰撞了。從實力上看,社會黨最弱,但他們提出的大漢人不打大漢人,團結一致對外抗日的主張得到了很多有識之士的同情,也得到部分強權軍閥的支援,這也是革命軍屢剿不滅的根本原因。
孫仲倫在護國軍取得青海、四川戰役勝利後提出,要組織好大規模戰爭的準備工作還沒有完成,不適合再與帝國中央軍進行對抗,建議方雲從戰略的角度和三民黨妥協一下,以讓護國軍能夠順利的完成戰爭準備。方雲和幾個核心幕僚經過詳細討論後,同意了這一說法。
於是,在外界看來,總統和副總統的關係在迅速升溫。
首先是方雲向李飛耘贈送了一架新型的總統專機,然後是發表了一份意思隱晦的道歉宣告。很快,方雲和李飛耘同意承認雙方的控制區域,承認對方在各自控制區域裡的權威。方雲很清楚,如果雙方部隊真的打起來,護國軍即使是贏了,也是元氣大傷,白白便宜了某些看客。作為條件之一,護國軍的軍事力量將協助中央軍進攻革命軍。
這就是政治,昨天還在打得你死我活,今天就可以勾肩搭背稱兄道弟。
這前後一個月內,大漢帝國政治之間的風雲變幻,令人砸舌。
新城堡是一個小集鎮,是帝國中央軍66師(甲級)防禦的最前沿。從這裡開始往東北走向依次是天賜灣、楊橋畔,堵住了出入長城的關口。這裡,帝國軍隊修建有數目眾多的碉堡群,有暗堡、子母堡和核心大地堡,壕溝縱橫,並在前沿建有鐵絲網。陣地中配備有迫擊炮火力陣地。
革命軍的前線總指揮是生性謹慎的林傑將軍,總參謀長是劉柏將軍。革命軍自從發起進攻以來,今天已經是第六天了,部隊進展緩慢。中央軍委已經是來電急催了,帝國軍隊對延安的壓力太大了。近12萬部隊齊頭並進壓過來,夠嗆。
隨即,帝國總統李飛耘親赴西安督戰,同時命令東北軍司令張良將軍和西北軍司令楊誠調集重兵,配合中央軍的大軍給革命軍以最後一擊。
李飛耘是心裡有點太高興了,多年來的願望就要實現了,護國軍方雲又和他達成了協議,不會再在後面扯後腿,所以他要親臨前線,感受這歷史的一刻。
戰鬥一開始就非常激烈。
革命軍兵分兩路,對新城堡、天賜灣同時展開攻擊。
革命軍集中力量攻擊一點,先是用炸藥包炸開鐵絲網,隨即用為數不多的火炮轟炸碉堡和戰壕,給帝國中央軍66師造成了很大傷亡。帝國士兵依託碉堡頑強抵抗,火力很強,給突擊的革命軍部隊很大殺傷。
經過五天的戰鬥,革命軍突破了新城堡、天賜灣的外圍陣地,帝國66師士兵收縮防禦,革命軍進展不大。林傑將軍遂即投入部隊展開夜攻,66師亦投入預備隊,打到天亮沒有結果。次日上午7點,林傑投入兩個團的兵力展開進攻,攻勢非常銳利。不時有碉堡被革命軍的集束手榴彈和炸藥包炸燬,裡面計程車兵同磚石、槍支、彈藥一齊飛上了天。帝國66師漸漸不能支援,一面呼叫求援,一面收攏部隊緩緩向古長城退去,依託長城形成防禦。
新城堡後面的陣地上,有大小不同的四個碉堡。在左右的兩個小土包上,有兩個大碉堡,分上下兩層,碉堡周圍配有一道環行工事。再後面就是依託長城城牆的兩個小碉堡,用方磚砌成。
擔任主攻的是鄧大軍手下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