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也讓斯大林給逃走了,斯大林在出逃的同時還帶走了蘇聯各科研機構的絕大部份專家以及所有的文獻資料。
斯大林滅亡之後,這些科學家以及文獻資料就跟著朱可夫逃難到了中亞。
作為一名忠誠的老布林什維克,朱可夫當然不願意讓這些蘇聯專家以及文獻資料落入軸心國之手,可他又不願意眼睜睜地看著這些研究成果消失,眼看著游擊隊在中亞的生存環境越來越惡劣,朱可夫終於決定將這批專家以及資料送往延安。
對於這個決定,朱可夫的內心其實也很掙扎,不過,無論是從意識形態上考慮,還是從國際格局上考慮,中共無疑都是最合適的接受方,反正朱可夫的游擊隊是保不住這批專家以及資料了,除非他能狠下心殺掉所有專家並銷燬所有資料。
其實,朱可夫內心還是存了一絲僥倖,在他看來中共既便相對已經取得了壓倒性的戰略優勢,可在短時間內卻沒有戰勝日本人的可能,因此既使將蘇聯專家以及文獻料送往延安,在短期內也很難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的科研實力。
而一旦歐洲局勢出現逆轉,蘇聯重新復國,則這批專家就能立刻回國。
說白了,朱可夫打的其實就是“借雞養蛋”的主意,其目的並不是真心想幫助中共當局提高科研能力,而完全是為了保全這批蘇聯專家以及研究成果,因為在目前態勢,朱可夫的游擊隊已經不足以保護這批專家以及研究成果了。
當然,朱可夫也不打算把這批專家和資料白送給中共。
蘇聯特使明確表示,來的專家和圖紙只是很小一部份,等到中共向朱可夫的殘兵敗將提供了休整的根據地,同時再提供500萬美元以及急需的糧食彈藥之後,朱可夫才會把大部份專家以及文獻資料轉交給中共方面。
總之,除非中共拿出足夠的誠意,否則朱可夫寧可殺掉剩下的絕大多數專家並且銷燬所有的文獻資料,也絕不會白白便宜中共當局。
…………
毛淡棉,中國遠征軍裝甲第2師駐地。
嶽維漢、衛立煌、史迪威、鄧公、左總、黃傑等遠征軍高階將領正在現場觀摩裝甲第2師的軍事演習,中國遠征軍目前只編成了兩個裝甲師,其中裝甲第1師是以第五軍坦克團、汽車團為基幹編成的,裝甲第2師則是以原39集團軍騎兵旅為基幹編成的。
當然,這兩個裝甲師在編成之初,就對其兵員進行了大規模的換血,所有不識字的官兵全部被調去了別的野戰師,而識文斷字的青年學生則大量加入了這兩支部隊,現在,這兩個裝甲師全員擁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這也是必然的結果,裝甲兵可是高技術兵種,沒文化怎麼行?
這當中,裝甲第1師的所有裝備都是美國援助的,已經編成大半年了!
而裝甲第2師的裝備卻是剛剛才由仰光的兵工基地生產的,不過,相比正經美國造,仰光造的美械在品質上毫不遜色,因為仰光基地的坦克生產線原本就是從美國本土拆卸轉運過來的,甚至連專家和技術工人都是從美國過來的,質量能兩樣嗎?
也許是因為裝備時間太短,裝甲第2師官兵雖然已經掌握了足夠的理論知識,可在實際操作時卻總是頻頻出差,尤其是東南亞的叢林、沼澤地形,更是對裝甲部隊的集結、編隊以及突擊等戰術動作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半天觀摩下來,嶽維漢對裝甲第2師的表現很不滿意。
站在嶽維漢身後的裝甲第2師的主官也是臉色沉重,裝甲第2師的師長還是原騎兵旅旅長劉奉生,東北軍出身的悍將,參謀長卻成了葉孝先這個歸國華僑,原騎兵旅參謀長趙又廷已經因為文化程度不夠調到特戰師去了。
劉奉生和葉孝先都覺得臉上有些掛不住,裝甲第2師可是原39集團軍的老底子,那可是總座起家的部隊,現在卻居然適應不了高技術軍械,在技戰術水平上更是完全輸給了胡獻群的裝甲第1師,這豈不是在打總座的臉嗎?
見嶽維漢面色難堪,史迪威勸道:“嶽,你也不必太在意,我看裝甲第2師的精神面貌和訓練氛圍就很好,只是因為裝備時間尚短,人員和裝備尚未形成默契,所以在演習效果上未能盡如人意,依我看,最多再過半個月,他們的訓練水平就能有所改觀。”
“是啊,忠恕。”衛立煌將軍也點了點頭,勸道,“再說東南亞的叢林、沼澤地形也的確不利於重灌甲部隊的機動,我看裝甲第2師能有這樣的水平就已經很了不起了,至少收拾小日本的半吊子戰車部隊是綽綽有餘了。”
嶽維漢卻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