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6部分

敵後抗戰從來都是殘酷的,從來都是以犧牲百姓為代價的

當小日本將“中日親善”的戰略提案真正落到實處時,中國的敵後武裝力量就頓時失去了生存的土壤,遭到挫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歷史上,當岡村寧次在華北地區大規模地推行“懷柔”政策時,八路軍也一樣遭到了重大挫折。

…………

石門,華北方面軍司令部。

田邊盛武興匆匆地走進了岡村寧次的辦公室,旋即猛然收腳立正道:“司令官閣下,最近幾天,各縣的武工隊突然間全部銷聲匿跡了,現在,各縣正加緊修復被武工隊破壞的據點、炮樓以及隔離溝,最多半個月,就能將所有的準治安區納入皇軍治下了”

“喲西。”岡村寧次欣然點頭道,“再接下來,皇軍就該實施‘囚籠’政策了”

第二步“蠶食”政策既然已經大功告成,那麼再接下當然就要推行第三步“囚籠”政策了,所謂囚籠政策,就是繼續利用據點、炮樓外加封鎖溝隔離封鎖冀南各縣的國軍、八路軍根據地,首先採取經濟封鎖,然後採取軍事手段、逐次掃蕩

第377章 偉大的勝利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初,日軍經過長達半年的“蠶食”,基本上佔領了華北地區的準治安區(游擊區),同時,由於岡村寧次不惜血本大力推行“中日親善”的政治路線,導致廣大游擊區的老百姓全面倒向了日偽政府。

由此,在廣大敵後戰場活動的國共兩軍同時陷入了困境。

國軍方面,嶽維漢的39集團軍由於建立了堅固的太行山根據地,根據地內也建立了龐大的軍工企業以及數量眾多的民用企業,因此,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既便是冀南各縣的獨立大隊,由於背靠太行根據地,也還能勉力支撐。

不過,孫連仲的第2集團軍和于學忠的第3集團軍就不行了。

此前,孫連仲、于學忠所控制的區域比嶽維漢要大得多,不過遺憾的是,所控制的區域不是山區就是窮鄉僻壤,而且沒有像樣的軍工、民用企業,外圍的游擊區全面失守之後,兩大集團軍所面臨的局勢頓時就急轉直下了,主要困難有兩個,一是糧餉籌措不到,二就是彈藥接濟不上

八路軍方面的局面比國軍第2、第3集團軍還要糟糕。

第2、第3集團軍的處境雖然艱難,可根據地好歹是整塊的,部隊的集結更容易,戰略騰挪的空間也更大,可八路軍各大軍區的根據地卻是一小塊一小塊被日軍給分割開來的,部隊集結很困難,戰略騰挪空間更是幾乎沒有

一槍打穿根據地,對於八路軍來說,絕非傳說

至此,日軍對國共兩軍根據地實施軍事、經濟封鎖的條件已經成熟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1月,岡村寧次在華北地區全面推行“囚籠”政策,在推行“囚籠”政策的同時,日軍還派出小股部隊不斷向國軍、八路軍根據地的腹地發起清鄉騷擾,對於國共兩軍的根據地,岡村寧次就沒那麼客氣了。

對於治安區的中國人,岡村寧次可謂百般優待。

對於準治安區(游擊區)的中國人,岡村寧次也是百般籠絡。

可對於非治安區(根據地)的中國人,岡村寧次卻高高舉起了屠刀。

日軍在襲擾國共兩軍根據地時,大多采取了慘無人道的“三光”政策,這一區別對待的政策對國共兩軍的根據地造成了嚴重傷害,根據地的百姓由於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開始被迫向日統區遷移,這又反過來加劇了國共兩軍敵後抗戰的困難。

到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6月,經過長達半年的殘酷封鎖以及清鄉襲擾,國共兩軍的敵後根據地遭到空前重創,由於缺乏藥品,數以萬計的戰士在身受輕傷之後卻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由於糧食短缺,每天都有數以千計的軍民活活餓死

國共兩軍雖然也組織了許多次反掃蕩,不過收效甚微。

嶽維漢也想過東出土門要塞,支援八路軍和孫連仲反掃蕩,不過岡村寧次這老鬼子很謹慎,華北方面軍直屬的第5、第10、第18及第20師團始終就駐守在石門附近,沒轍,嶽維漢的39集團軍根本就不具備主動出擊的條件。

到了民國二十九(1940年)7月,局勢越發的惡化。

魯中山區,孫連仲的第2集團軍由年初的超過15萬人銳減至不足5萬人,而且武器彈藥嚴重匱乏,重武器基本上損耗殆盡,機槍基本上成了擺設,步槍數量也嚴重不足,兩個士兵只能合用一杆步槍,而且子彈只有不到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