滅了500多萬蘇聯紅軍。
此後,德軍卻並沒有像歷史上那樣繼續深入,而是在俄羅斯與烏克蘭、白俄羅斯以及愛沙尼亞等國的國境線上停了下來,這樣,德軍可以就近獲得烏克蘭等盟國的支援,從而免於嚴冬造成的後勤補給困局,卻又可以給俄羅斯保持強大的軍事壓力。
希特勒的這一手可謂相當之歹毒,550萬精銳德軍壓在邊境線上,給整個俄羅斯帶來了空前的壓力,可德軍卻又遲遲不進攻,這給了俄羅斯人喘息的機會,也給俄羅斯人造成了國家暫時不會有危險的錯覺,進而導致整個俄羅斯陷入了無休無止的爭吵。
對大清洗運動的反思,對托洛茨基主義的批判,對德反宣傳的失敗,對美援物資的分配使用,針對德軍的防禦部署,後備兵源的動員等等等等,所有的一切,都成了俄共高層激烈爭吵的誘因,斯大林已經越來越彈壓不住局面了。
1942年4月11日夜,舉世震驚的政變終於發生了
經過德國納粹集團的反覆yin*,**者斯大林曾經的最忠實的追隨者,蘇聯總理莫洛托夫夥同蘇聯紅軍布瓊尼元帥發動了軍事政變,不過,政變者並沒能抓住斯大林,因為政變陣營中有人告密,斯大林提前得知訊息並躲進了伏羅希洛夫元帥的軍營。
次日,莫洛托夫宣佈蘇聯退出反西斯法同盟,並加入了軸心同盟。
同日,逃到斯大林格勒的斯大林發表廣播演說,宣佈莫洛托夫為叛國者,並號召全蘇聯人民奮起反抗,粉碎叛國者的陰謀,演說發表半小時後,蘇聯遠東軍區司令朱可夫大將即通電全國向莫洛托夫集團宣戰,堅定地加入了斯大林陣營。
一夜之間,貌似強大的蘇聯就分崩離析了,近千萬蘇聯紅軍也分裂成了兩個互相敵對的軍事集團,支援莫洛托夫的蘇聯紅軍超過了500萬,並且控制著烏拉爾山脈以西的絕大部份俄羅斯傳統區域,支援斯大林的蘇聯紅軍也仍有將近400萬,不過被分割成了兩個叢集,伏羅希洛夫叢集控制著伏爾加河下游地區,朱可夫叢集則控制著整個遠東。
…………
蘇聯劇變頓時在國際上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4月中旬,曼施泰因、古德里安和隆美爾應召回國。
柏林統帥部,神情弈弈的“小鬍子”在納粹黨二號人物兼空軍元帥戈林的陪同下,邁著矯健的腳步走進了小會議室,早就已經等候在會議室裡的德軍三大名將便紛紛起身,舉手向納粹德國的最高元首致以軍禮。
此時的德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贏得整個世界”的機會
蘇聯已經徹底分裂,莫洛托夫集團已經從德國的敵人變成了盟友,斯大林集團雖然還在伏爾加河下游以及遠東地區苟延殘喘,看上去卻已經是秋後的螞蚱蹦達不了幾天了,蘇聯這個曾經的勁敵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就倒下了。
曼施坦因向希特勒提出了一個雄心勃勃的戰略構想,先承認蘇聯的盟友地位,並從蘇聯撤兵,再將撤出的500萬精銳德軍投入到亞非戰場,幫助義大利奪取非洲,再跨過中東,奪取印度這顆英帝國皇冠上的明珠,再側擊緬甸,幫助日本佔領中國全境。
最後,以歐亞非大陸為根基,以德、意、日、蘇四國為軸心,組建新的大陸同盟,以對抗以美、英兩國為核心的海洋同盟,然後徐圖發展戰略空軍以及海軍,爭取在戰略空軍力量以及海軍力量上壓倒海洋同盟,最終奪取整個世界的統治權。
古德里安也贊成曼施坦因的戰略設想,隆美爾沒有表態。
不過,希特勒明顯更傾向於用軍事手段徹底肢解掉蘇聯。
在希特勒看來,眼下可以說是千載難逢的肢解蘇聯的大好機會,而非洲戰事卻還可以再緩緩,而且對於德國來說,既便失去了另外十四個加盟共和國,俄羅斯也仍舊太大了,不僅幅員遼闊而且人口眾多,從長遠看,仍然會對德國構成嚴重的威脅
最終,這次最高規格的軍事會議並沒有就對蘇政策達成一致,希特勒遂即不顧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的堅決反對,斷然決定出兵伏爾加河下游地區,以“幫助”莫洛托夫集團消滅斯大林集團,同時敦促日本出兵遠東,牽制朱可夫集團。
…………
華盛頓,白宮。
蘇聯劇變的訊息傳開之後,羅斯福總統也在第一時間將美國陸軍總參謀長馬歇爾,國務卿赫爾以及所有的總統顧問召到了白宮,緊急磋商應對之策。
會議室裡,陸軍總參謀長馬歇爾攤了攤手,苦笑著道:“總統先生,看來我們必須削減在亞洲戰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