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又何所遇,且聽下回分解。
第三十九回 到靈山有無見佛 得真解來去隨心
詩曰:
清升濁降自高低,豈可容人截補齊,
善惡有誰能假借,死生無處討便宜,
看明佛地原無佛,行盡西天更有西;
多少參求稱大慧,此中尚有一塵迷。
卻說唐半偈師徒四眾,歷過了地水火風,便覺胸中豁然,滿前佳境,坦平大路,一霎時猿熟獅馴,緩緩的轉過林子要尋宿處。不覺的路旁閃出一個草菴兒來,大家看見,不勝歡喜。忙忙趕到近前,正打帳進去,只見蓮化西鄉的那個笑和尚忽從裡面走將出來,手裡拿著毗盧帽子笑嘻嘻的說道:“你來了麼?光著頭怎見如來!一個帽子送你。”唐半偈看見,不勝驚喜,慌忙滾鞍下馬,接了帽子戴在頭上,拜伏於地下道:“前遭毒口,蒙佛師解厄,功德無量。今遑遑失路,怎又勞接引?真莫大善緣。”笑和尚又笑嘻嘻說道:“你一路來舟楫艱難,鞍馬勞頓,又風風火火,也辛苦了,快進庵去歇息歇息,明日好見如來。”唐半偈聽見說明日就見如來,滿心歡喜,因又拜問道:“弟子大顛,蒙唐王欽命,不惜幾萬裡驅馳,來求真解,不知明日果有緣得見如來否?”笑和尚即笑嘻嘻說道:“咫尺靈山,怎麼不見?但見有幾樣,不知你是要見如來之面,還是要見如來之心?”唐半偈道:“下根人得一睹佛容足矣!安敢妄要見心?”笑和尚又笑嘻嘻說道:“就是見面也有兩樣,不知你是要見色面,還是要見空面?”唐半偈一時答應不出,因問道:“色面云何?空面云何?求佛師指示。”笑和尚又笑嘻嘻說道:“說不得,說不得。”唐半偈再三苦問,笑和尚方說道:“見佛自知,你們且去歇息。”唐半偈不敢再問,只得叫徒弟牽馬挑擔進庵,取些乾糧吃了,攤個草鋪去睡。
睡醒一覺,天亮了起來,連草菴也不見,笑和尚也不見。知是佛師顯靈,忙望空拜謝,重複上馬西行。行過的境界,遇著的花草,看見的禽鳥,只覺與塵世不同。有時見長松下法侶談經,有時見白石上幽人共語,有時見高僧飛錫過,有時見老衲捧經來。唐半偈不敢怠慢,下馬步行,行不數步,早望見一帶高樓,幾層傑閣,小行者道:“這一定是個佛境,可訪問個明白。”小行者道:“此是玉真觀。”唐半偈道:“若果是玉真觀,便已到靈山腳下了,你看,有金頂大仙在內,不可不進去參禮,煩他指引。”小行者道:“不差,不差!我們就去。”不一時,走到閣下。唐半偈看那廟額,果是玉真觀,不勝大喜道:“不期今日已到靈山了。”便輕輕走了進去。走到丹合之上,望見殿中一位大仙立著。師徒正行間,那殿中大仙早問道:
“那僧人是哪裡來的?”唐半偈忙向前問訊道:“弟子大顛,乃東土大唐差來,要見我佛如來求真解。今幸得到寶觀,欲參謁金頂大仙,故敢進來。”大仙聽見,忙笑欣欣迎將出來道:“原來就是顛聖僧!那年唐玄奘奉旨求經,哄我等了他十餘年方才來到;今顛師父求解,我定道也須七、八年工夫,怎才過了四、五個年頭就到?莫非貪近便走了捷徑?”唐半偈道:“弟子若走捷徑,此時不知墮落何方?幸步步實歷,所以來得快。”大仙聽了歡喜道:“顏聖僧直截痛快,果是解人,明日見佛,定得真詮。”遂邀進殿中相見,又命小童看茶擺齋,留他師徒飽餐。齋罷,唐半偈謝了,就要求大仙指示上靈山的道路。大仙道:“靈山雖有路,不必遠求,若在依門傍戶之人,小仙即指點一二也不妨;顛聖僧既信步行來不差一步,今靈山咫尺,小仙又何須饒舌?”唐半偈遂不敢再問,竟謝別了出來,叫沙彌牽馬,一戒挑擔,自卻同小行者徐徐望著靈山步來。
不期那靈山看著似近,走了半晌只是不到。豬一戒道:“這路多分走錯了。”沙彌道:“看著山走如何得錯?”豬一戒道:“你不知這山中的路,前後左右都可走得的,要近就近,要遠就遠,比不得大道是直去的沒有委曲。這大仙說話蹺蹊,我故動疑。”唐半偈道:“只要有路,遠近總是一般,疑他怎的?”小行者道:“師父說得是,走走走。”大家相逐著又過了幾個峰頭,又上了幾層磴道,早望見一座大寺。小行者指與唐長老道:“這不是雷音古剎?”唐半偈抬頭望見,不敢怠惰,遂一層層拜了上來。到了寺門,卻靜悄悄不見一人,驚訝問道:“我聞佛會下有優婆塞、優婆夷、比丘僧、比丘尼三千大眾,今日為何一個也不見?”小行者道:“這是時常有的,近日想是佛在哪裡講經說法,大眾一齊都去聽了,故此冷靜。”豬一戒道:“若果是佛講經,我來得湊巧,且去聽聽也是大造化!”遂一齊都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