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勁,開口說道。
“賈元春的判詞是怎麼寫的?”李娜問大家。
沒有誰記得住,柳巷不喜歡看《紅樓夢》,甚至對所謂的“紅學”也不感冒,認為《紅樓夢》除了詞牌寫的好之外藝術造詣在四大名著中是最差的,按照他的排序,首推《三國演義》,一本書能塑造出一個神的只有《三國演義》,而且是真神,不像《封神演義》封了那麼多神沒有幾個是民間承認的。
關羽成為財神肯定有“山西會館”遍佈天下加以供奉的原因,但只有這點是不夠的,你宣傳、崇拜一個歷史上的真實人物可能會在一定範圍內,一段時間內有人認可,但關羽已經超出了這個範圍,人們視他為忠義的化身,譽為“武財神”,蓋住了趙公明,只這一點就不是哪本小說能做到的,唯有《三國演義》。
加上諸葛亮的智絕,曹操的奸絕,這“三絕”就是《三國演義》最大的貢獻,已經深入人心,不管歷史上的曹操和諸葛亮什麼樣,人們認為就是這個樣子,而且還會繼續認為下去。
第二是《西遊記》,不管書中有多少漏洞,或者叫伏筆,師徒四人的形象已被大眾接受和認可,這就是小說的成功之處。
第三本是《水滸傳》,一本大氣滂沱的草莽英雄傳,能讓人們記住的人物和情節也不是一兩個,連配角都算不上的西門慶和潘金蓮也因一本延伸的《金瓶梅詞話》而被人們熟知,成為姦夫淫&;婦的代表恐怕連施耐庵都沒想到。
而《紅樓夢》能讓人記住的太少,或許是因為辭藻華麗反而曲高和寡,但小說是給大眾看的,你可以把讀者設定到一定年齡段,因為人們總會長大,但如果把小說設定為只有碩士往上才能看懂,非得需要一個什麼“會”來專題研究的話柳巷認為那就是賣弄了。
民眾是一部小說好壞的最終評判者,不是所謂的專業人士,更不是什麼“會”。
也是出於這樣的理念,柳巷要辦的節目也好,要拍的電視劇也好,不求高大上,但也絕不會低俗,取自民間來自民間然後回饋民間,交給民眾評判。
雖然柳巷不愛看《紅樓夢》但也有愛看的,田思思就是一個,她接著李娜的話吟道:
喜榮華正好,恨無常又到。
眼睜睜,把萬事全拋。
盪悠悠,芳魂消耗。
望家鄉,路遠山高。
故向爹孃夢裡相尋告:
兒命已入黃泉,天倫呵,須要退步抽身早!
柳巷聽完真沒覺得有什麼出奇之處,這也基本上算白話文了吧,就是元春臨終前對自己和對父母說的話,不難懂,為什麼有些人非要把這幾句話往深裡了研究,寫一篇論文還嫌不夠?
大家也基本上聽明白了,反而沉默下來,不知道是因為元春前後的反差太大還是心如明鏡卻身不由己,反正他們認為李貝抽的這個籤並不好。
不研究李貝的簽下來就開始研究田思思的籤,季敏問田思思:“你的籤是什麼來著?”
“霧裡看花。”田思思回答。
“這不是歌嗎,那英的歌。”小賈插了一句。
《霧裡看花》確實是那英唱的一首歌,歌詞是這樣:霧裡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這變幻莫測的世界?……借我借我一雙慧眼吧,讓我把這紛擾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這首歌大家都耳熟能詳,所以李貝認為這個籤還不如自己的籤,自己的籤起碼還有富貴,而田思思這籤分明就是一場空麼?
提到空眾人馬上聯想起柳巷的籤來,他的籤最好記,但也真空,都不知道指的是什麼,是事業空還是感情空,不論哪樣好像還不如田思思的,田思思的還能隔著霧看見,柳巷這分明就是什麼都沒有,看都看不見。
柳巷卻不這麼認為,他笑道:“咱也不用說文釋義,我舉個例子,天空裡有空吧,是說天很空,但天真的空麼,只是說它寬廣無涯,能包容萬物的意思,空即是有,有即是空。”
“你別和咱們說禪了,但佛教裡這個空確實有大的意思,四大皆空,都空了才能裝載更多。”王濱城說道。
“但咱這是在道觀抽的籤呀,你怎麼扯到佛教上去了?”李娜說。
眾人一想可不是麼,佛教講究的是人心,是悟性,而道教講究的是自然,是天性,於是又從天性開始討論,但討論來討論去這兩個話題也分不開,最後大家都不知道自己說什麼了,一片茫然。
“這就是空”,柳巷笑道。
還真是,大家咂咂嘴,空到底是什麼恐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