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感到要練成太乙神功,沒有三四年的時間不行。所以明天打算出洞走一趟,回去自己所住的草屋,準備充足的糧食和乾糧,以及其他生活上的用品,以後自已就長住在這處巖洞了。
夜深時分,青風憑自己的聽力,聽到了岩石內有水流的輕微響聲,他不由暗喜:要是這巖洞裡有水源,就不必為用水而擔心了。這又減去了他心中的一個負擔:要是出洞外提水回來,又不知要擔擱他多少有用的時間,人有了水,就會有生命。
第二天一早,他又為“蛤蚧,蛤蚧”的鳴叫聲吵醒過來。他站起來,發現巖洞的一些石壁上有“蛤蚧”這種嶺南特有的攀壁動物。
蛤蚧,是壁虎類中的唯一兩棲的動物,但比壁虎大得多了,雌雄交歡鳴唱,雄性叫聲為“蛤”,雌性叫聲為“蚧”,所以人們以它們的叫聲而命名為“蛤蚧”。
蛤蚧可以說是爬蟲類中對愛情最堅貞不諭的,雌雄相依為命,從一而終,雙雙對對,形影不離。它們出洞捕食小蟲,雌雄齊出,相互呼喚,吃飽後便互相退逐饞戲,如漆似膠。
蛤蚧不但可以食用,更是山珍中的補品,藥用價值極大,能補肺潤腎、益精助陽,功效與人參、鹿茸相同。
青風道長又明白了為什麼這位前輩能在這巖洞中長久生存下來,可能就是捕捉蛤蚧為生,巖洞中有水有食物,要是不食米糧,可以在長久的年代中不用出洞,自然可以潛心在巖洞中練功學武了。
既然這樣,青風道長就不急於出洞購買米糧了,全日靜心潛學太乙真經中的練氣方法、要訣,閱讀前輩在真經上寫下的心得。
大乙真經的內功篇,說明所練的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與道家所提倡的順其自然、養生練氣為主,怪不得與武當派的內功同屬一源,但它練氣的方法卻迥然不同,任何門派練內功,絕大多數都盤腿靜坐而練,也有睡臥而練。太乙門中的內功,除了各個時辰練各種經脈之外,練的方法,可以說是各種各樣、多姿多彩,甚至在別的門派看來,簡直是異想天開、不可思議。它除了坐練、臥練之外,還有立練、行走練、兩腳朝天練、翻騰滾躍練、舞劍練,甚至與敵交鋒中練,可以說,它無時無刻不可以練的。
武林中的任何門派,將翻騰滾躍、舞劍弄刀,作為練武功的各種精湛招式;而太乙門卻將它們作為修練內功的一種方法,可以長久與武林中一等一的上乘一流高手交鋒,不會精疲力竭,一身的內功,永遠也用之不竭、源源而來。人體就像一口永不枯竭的水井一樣,不論是怎麼的汲取,井中之水依然是滿滿的,與原先一樣。太乙門的內功,真的是匪夷所思了。的確,內功練到這一層,是至高無上了。
太乙門練內功的次序,首先是靜坐盤腿而練,其次是靜臥、靜立、靜氣步行,再其次模仿各種飛禽走獸的姿式而練、手舞足蹈、姿式隨體內的真氣自然揮灑,沒有什麼固定的程式和動作,最終就是與敵交鋒而暗練了。每一種的練氣方法,都有獨特的口訣和心法。要是將這些方法都練上手,其體內的一身真氣奇厚得令人難以想象。武林中視為內功最高的境界,就是摘葉飛花也可傷人;舞綢成棍也可取敵人性命。而在太乙門看來,這只是一些雕蟲小技而已,不值得一提。
青風對武學有深厚的基礎,可以說他是嗜武成性的人,對各種上乘的武功,他都想學,即使不能學,目睹也好。要不,他就不會捲入奪取慕容家的武學秘芨的是非中去了,儘管他的動機是為了武當派,但別人看來,就是武當派的人,也將他視為存心不良,作為個人所有,才落得眾叛親離,為武當派趕了出來,成為中原武林一個不齒之人。
現在,他為太乙真經中的內功修練方法完全吸引過去了,他幾乎是全神投入,如飢似渴,默誦太乙真經的要訣,記熟它的修煉方法,花了一整天的時間,將這些要訣、心法,深深刻在自己心中,背得滾瓜爛熟。作為青風道長這樣有深厚武學基礎的人,完全可以跳過靜坐練氣這一道順序。可是他嚴格要求自己,從頭練起。靜坐、靜臥,可以結合在一塊而練。
他整日練靜坐的內功,午時和夜裡,便練靜臥的氣功,這樣潛心專一地練了三天三夜,的確是有了一些成效,感到自己體內的一股真氣,暢流得十分的舒暢,儘管不是增添,但卻比以往精神多了,行動也敏捷輕快多了。自己似乎年輕二三年。
第四天,青風道長所帶的乾糧吃完了。捕捉蛤蚧吃?一來自己沒有吃過這樣的東西,二來也不知怎麼說,是生吃還是煮熟了吃,或者用火烤來吃?煮或烤,巖洞裡沒柴沒工具,勢必要去洞外取柴草才行,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