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5部分

1年4月海軍二次大檢閱時也已竣工。

南幫三臺面朝大海,裝備15到28cm大口徑要塞炮九門,但這些炮全是半週轉軌式,射界受限,自身後路難顧。對此,南幫炮臺總工、德國人漢納根也承認。為彌補缺陷,在今天百尺所村西南150米處,清軍又修築了楊楓嶺炮臺,在村北修築了所城北炮臺,分別備炮4、3門,遮護海防三臺後路,到1894年5月海軍三次大閱時也已竣工。此後不久,甲午戰爭爆發,戰爭壓力之下,這個防禦體系被重新檢視,清軍又趕築了楊楓嶺副炮臺以及摩天嶺、小蓮子頂等多座臨時炮臺,拉上了7。5或8厘米的小口徑行營炮。

除了南幫炮臺之外還有北幫炮臺,北幫炮臺在威海灣北岸,與劉公島相對。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開始逐年建成。因座落在威海灣北岸得名。共5座炮臺。其中,海岸炮臺3座,陸地炮臺2座。海岸炮臺是:北山嘴炮臺,有火炮8門;黃泥溝炮臺,有火炮兩門;祭祀臺炮臺,有火炮6門。陸地炮臺是:合慶灘炮臺,有火炮兩門;老母頂炮臺,有火炮兩門。甲午戰爭爆發後,又在東里夼、棉花山、佛頂山、豐柴頂、遠遙用等地建臨時炮臺6座。其中三座海岸炮臺裝備的也都是150;210,240克虜伯巨炮。

另外劉公島上還有炮臺6座,共有各種口徑的大炮58門,其中240毫米克努伯巨炮就多達十幾門。

第143章收復威海衛

“砰!”任超將手裡拿的關於威海衛炮臺的資料狠狠的摔在了桌子上,“如此堅固的一座要塞,竟然讓日軍如此輕易的就攻佔了,守衛的清軍簡直連飯桶都不如。”

“更麻煩的是,日軍攻佔了威海衛,而清軍在潰敗之時,根本沒有毀掉這些炮臺,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