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總兵哪能咽得下這口惡氣,於是便將此事告知了湖廣總督官文,讓官文參了一本。
皇帝讀了此本,原本想重用左宗棠的想法,立刻被眼前那個不講朝廷體面,囂張跋扈,打罵朝廷命官的惡吏形象所趕跑了,批示官文查處,如若屬實可就地正法。而樊總兵則正好與官文關係非同一般,本來在駱秉章參樊總兵時,官文也已上折保舉樊總兵為湖南提督。正好,三件事湊到一起,熱鬧了。
官文接到批覆的同時,胡林翼也知道了此事。我們知道胡林翼這個人極會做官又愛惜才,更兼左宗棠與胡林翼有親戚關係……他的夫人與左宗棠的女婿同為陶澍的子女。得知此事後,胡林翼立即請求官文暫時不要去調查,一面立即向郭嵩燾告急,郭嵩燾便讓潘祖蔭上折力保。
於是一句經典名言就出現在這個潘祖蔭的奏摺裡:〃國家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本來愛才心切的咸豐皇帝也被這兩句話打動了,這樣左宗棠方免去一劫。
這件事,也使左宗棠的聲名更大更響了。
但左宗棠在長沙是待不下去了。做了八年師爺的左宗棠離開長沙準備前往京城,得知這一情況,胡林翼又來信勸阻,叫他此時不要去北京,畢竟此事還沒有了。左宗棠便聽其勸,南下來到曾國藩的軍中。
這件事曾國藩當然也知道了,面對這個八年來一直在長沙為之籌兵籌餉鼎力支援,有大功於湘軍的家鄉才子,曾國藩很是客氣,每天都要和他暢談很久。
在曾國藩身邊待了幾個月之後,左宗棠也開始想一改無職無兵的尷尬局面,他與曾國藩商量,要求自己帶一支軍隊。帶軍隊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無論是對左宗棠本人來說,還是對曾國藩來說,都是件好事。然而,曾國藩竟然勸其不必〃添此蛇足〃。是擔心左宗棠不宜帶兵,怕將來弄出一個李元度來?還是更希望他在曾國藩幕中出謀劃策,出於安全考慮不願意讓左宗棠親冒矢石?不得而知。唐浩明先生認為,曾國藩可能是出於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曾國藩心裡還記著當年左宗棠對他破口大罵的情景,雖然時隔已久,但在曾國藩心裡仍有陰影。二是他深知左宗棠的個性,豈肯聽人指使?他在湖南巡撫衙門做師爺,連湖南巡撫都要聽他的,曾國藩擔心左宗棠在自己帳下自領一軍,到頭來自己都要聽他的。
依我看,第一個考慮應該不大可能,曾國藩也不是那種雞腸小肚之人,更何況他當年拋下湘軍和江西戰場回鄉奔喪,自己都後悔了,左宗棠是罵的對呀,若不是聽他一罵,曾的反省可能還要遲來一些。第二個考慮應該是實情。曾國藩無疑是有鑑於左宗棠的才識,又考慮到他的脾氣,還真有點擔心駕馭不了這位才大氣粗的部屬。而且,左宗棠的口才實實在曾國藩之上,曾國藩還說他不過。否則,就在曾國藩的幾個得力干將先後棄世,正當用人之際,他豈有不樂意讓左宗棠自領一軍之理?
蟲工木橋◇。◇歡◇迎訪◇問◇
第49節:臥龍再世……左宗棠(5)
這個時候,皇帝也顯示出他的大度和愛才心切來。皇帝分別向胡林翼和曾國藩徵詢如何使用左宗棠了。面對皇帝的詢問,曾國藩雖然不像胡林翼那樣,舉賢不避其親,為左宗棠大肆唱讚歌,但他也沒有講其不是,而且他明確回答,希望皇帝知道此人〃剛明耐苦,曉暢兵機〃,〃明降諭旨,俾得安心任事,必能感激圖報,有脾時局〃。也就是說在這個關鍵時刻,曾國藩並沒有壞左宗棠之大事,相反也是在玉成其事。
皇帝得到胡、曾的回覆,當即命左宗棠回湖南招募軍隊,聽從曾國藩調遣。
事實證明曾國藩不讓左宗棠自領軍隊的考慮也是對的,左宗棠將他招募的軍隊別立一幟,稱〃楚軍〃,一開始就與湘軍區別開來了,〃湘〃在過去還是屬於〃楚〃的,名為受曾國藩調遣,實則想獨立。不知道左宗棠的這一做法,是否考慮到了曾國藩的想法,抑或是有意要做給曾國藩看的呢?
後來,曾左的分途,其實在這裡就埋下了伏筆。人們多怪曾國藩的做法對左宗棠不公,其實,從〃楚軍〃命名即可看出兩人的關係分裂的端倪。〃楚軍〃之例一開,後來李鴻章如法炮製,自命其軍為〃淮軍〃。
論軍事才能,左宗棠確實不在曾國藩之下,有了自己的軍隊,左宗棠從此沙場征戰,連克得勝,奠定了他當世的功績和後世的英名。
曾左友情的破裂,我始終認為,左宗棠應負更大的責任。本來做為曾國藩的部屬,自樹一幟的做法就有失人情;後來曾國荃打下南京,走脫了幼天王,被左宗棠得知,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