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間金鄉知縣沈淵記載了當地的一件掌故:“猶憶聞之老者,謂當崇禎甲申三月有號翻天鷂子者,高傑麾下將也。挾逃兵數千人假名‘闖王安民’,兵薄金鄉城。方是時,寇賊充斥,金鄉官民守城,城門晝夜閉,而見賊言如此,喜其安民,方謀牛酒迎勞,且遙問安民何如?賊且作宣詔狀,有‘禁擄、禁殺,敢違者斬無赦’諸語,彼軍士則狂走如騖,洶洶不可遏,守者方疑之。” 高傑在奪路狂奔之際,派使者到壽州同鳳陽總督馬士英聯絡。馬士英得知他部下有兵三萬、馬騾九千,立即回信招攬:“將軍以身許國,當帶礪共之。”同時讓高傑部屯駐徐州,聽從自己節制。高傑赴壽州謁見馬士英後回鎮徐州,不久就由於太監盧九德的穿針引線,成了“定策”元勳。
黃得功
黃得功,字虎山,遼寧人,出身行伍。他自少從軍於遼陽,並因戰功而不斷晉升。崇禎年間長期在南直隸江北、河南一帶同張獻忠、革左五營等部義軍作戰,升至廬州總兵。明亡前夕隨馬士英平定河南永城叛將劉超,論功封為靖南伯。
劉良佐
劉良佐,字明輔,北直隸人,因常騎一匹雜色馬,人稱花馬劉。崇禎年間統兵在宿松、廬州、六安一帶同義軍作戰,升任總兵官。北都覆亡時他帶的軍隊駐在河南正陽地區,甲申四月應鳳陽總督馬士英邀請率部進入南直隸,“沿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