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1部分

這些鼠目寸光的傢伙,受到一點點挫折就要放棄,真是難成大事。

當初韃子上層在攻進北京城以後,關於是留下來繼續攻略明朝江山還是跟以前一樣狠狠的搶掠一把又退回關內。

大部分人還是贊同跟以前一樣好好燒殺搶掠一回就回去的,在他們的眼裡明朝雖然孱弱,但也是一個龐然大物,不是他們能一口吞下去的。

但是多爾袞畢竟目光長遠,看的透徹,他敏銳的從明廷的的一次次反應來判斷出這個龐大帝國其實非常的虛弱,表面上看起來還有一大半的江山在手,但是君弱臣庸,沒有能力組織起有效的抵抗來。

在多爾袞看來,對清廷威脅最大的倒不是明帝國的軍隊,而是李自成的軍隊。所以在一入關之後,多爾袞一面使用各種手段穩住明廷,另一方面派多鐸,阿濟格兩路大軍對李自成大順軍窮追猛打,一直把李自成趕到了湖廣境內。

眼看著李自成不足為患了,多爾袞才把目光盯上了繁華富庶的江淮地區。

在一連串的捷報之下,那些原本打算幹一票就走的人也沒有了聲音,多爾袞的個人威望也在這些勝利之下急劇攀升,尊號也從攝政王便成了叔父攝政王。

就在他打算將自己的尊號再改一改,變成皇叔父攝政王的時候。清軍在揚州城下遭遇了入關以來的第一場慘敗。

自從次之後,敗仗如瘟疫一般在清軍中快速傳染,無數的將領戰敗,無數的八旗勇士埋骨在明國的土地,叔父攝政王的威望也遭到了嚴重的質疑。

而這一切都源自於那個人,一個身份來歷都神秘的猶如天上掉下來的人—蕭毅。

這一連串的失敗自然嚴重打擊了滿清上層覬覦大明江山的信心,許多人開始嚴重質疑留下來是不是一個錯誤。

在這樣的情況下,原先許多要求搶掠一番就回去的人又開始大肆的活動起來,每天的朝堂上都是這些人要求回遼東的聲音。

下朝之後,他們積極的串聯其它大臣貴族。要求聯合起來向多爾袞施加壓力。退回遼東。

他們很多人的部屬,兄弟,族人都死在了江淮大地上,他們的實力遭到了嚴重的損失。

本來人口就不多。入關時也僅僅十萬人的滿清實在經不住這種快速的消耗。

一個個大將不是戰死就是被俘。這裡面有親衛。郡王,有貝勒、貝子。就連多爾袞一直讚賞有加的洪承疇也在淮安吃了敗仗,如今下落不明。讓很多八旗貴族認為是當了逃兵。

在實力遭到巨大損失的情況下,滿清現在的活動範圍僅僅限於京畿山東一帶,而陝西,山西等地雖然也是滿清的勢力範圍,但那裡的駐軍基本上都是漢人降將。隨著形勢的不斷惡化,多爾袞也不敢太過於相信他們了。

剛才離開多爾袞府上的那些王公大臣是又來要求多爾袞下令退回遼東的。

多爾袞很不甘心,他知道若是這次若真的就這麼退回遼東,那麼大清就再很難得到這樣的機會了。

天災,**,內憂外患讓明帝國這個龐然大物露出了破綻,讓一直以來習慣了當強盜的滿清僥倖的得到了一個窺視中原的機會。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不到萬不得已決不能輕易退出中原。這是多爾袞的決心。

中原有句話叫做解鈴還須繫鈴人,這一切因蕭毅而起,那麼要想遏制和打破這種局面,也必須從蕭毅身上下手。

多爾袞知道,目前已經無力在軍事上,在正面戰場上打敗蕭毅了。

所以,他準備另闢蹊徑,從他的後方下手。

在蕭毅手上連吃了幾回敗仗之後,關於蕭毅的資料收集就成了滿清情報部門的頭等大事。

蕭毅出身雖然神秘,但是畢竟也算是有跡可循。無數的線索指向了陝西漢中,甚至集中在了秦嶺之上。

這些線索讓多爾袞困惑不已,難道蕭毅的老巢竟然是在連綿不斷群山之中嗎?

這這麼可能,秦嶺之上,人跡罕至,而且很多山頂都被積雪覆蓋,怎麼可能能隱藏下數萬大軍以及供養這數萬大軍的百姓。

這麼多的軍隊和百姓都是如何生存的?他們需要的數量巨大的糧食是從何而來的?

還有蕭毅手中騎兵胯下那神駿的連大清軍隊都沒有的戰馬難道也是在山裡便培養出來的嗎?

就算這些都是真的,可是要訓練出如此強悍的軍隊沒有數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都是不可想象的。難道此人已經在這身上裡待了許多年了嗎?難道當地的官府和後來的李自成都是瞎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