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手足口病的五句真經
沒有一種藥能有效預防手足口病
經常有家長在微博上給我留言諮詢手足口病的預防,有人問:“一同事告訴我預防手足口病的方法:寶寶從外面玩耍回家後給他洗手、洗臉、換衣服,然後再給他噴兒童型的開喉劍噴霧劑。說這是兒科醫生說的。開喉劍噴霧劑能這麼使嗎?沒病也噴這個預防合適嗎?”也有人問:“寶寶的幼兒園每天晨檢的時候都往寶寶嘴裡噴一種叫利巴韋林的藥,說是預防手足口病,安全嗎?”諸如此類的問題凸顯了整個社會對手足口病的認識誤區。
就目前的醫學進展,作為專業藥師,我還從來沒聽說過哪種藥可以預防手足口病,而上述提到的開喉劍和利巴韋林都不屬於疫苗的範疇,起不到預防手足口病的作用,濫用反倒會帶來新的疾病(參見第018頁“抗病毒的利巴韋林注射液不治感冒”的相關內容)。另外,手足口病有那麼可怕嗎?家長們多瞭解一些手足口病的基本常識還是很有必要的。
手足口病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主要透過密切接觸病人的糞便、體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噴嚏的飛沫)及被汙染的毛巾、玩具等物品而感染。手足口病多發生在6歲以下的學齡前兒童,所以手足口病預防的重點在幼兒園。
手足口病潛伏期一般2~7天,沒有明顯的預兆,多數患兒突然起病,早期表現主要是發燒,隨後會出疹子。手足口病引起的疹子是一種透明的水皰,主要集中在手、腳、口腔和肛門周圍,疹子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出疹子的同時,患兒可能還會出現類似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比如咳嗽、流鼻涕、打噴嚏等。
只要對症護理,1~2周多數可自愈
跟輪狀病毒引起的腹瀉一樣,絕大多數的手足口病例,病症都比較輕。目前還沒有針對腸道病毒治療手足口病的藥物,所以治療手足口病就只能盡力去緩解它表現出來的症狀。比如手足口病患兒身上表現出了高燒症狀,就給患兒使用退燒藥;如果出現了嘔吐和脫水等症狀,就給他們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多數手足口病患兒1~2周可以自愈。
但也可能會出現極少數病情嚴重的患兒,因此如果寶寶出現下列任何一種情況,都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1。持續高燒不退,2。頻繁嘔吐,3。四肢抖動、癱瘓或者抽搐,4。白天過度睡眠、容易驚醒、煩躁不安,5。呼吸困難。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實際上是腸道病毒。因為病毒種類比較多,因此得過一次手足口病不代表就不會得第二次,所以即使感染過手足口病的患兒也還是要預防這種病的。病毒主要是透過手口、糞口傳播途徑進行傳播的。所以,預防和控制手足口病,衛生部有一個五句真經:勤洗手、吃熟食、喝開水、勤通風、曬太陽。
用心呵護,讓寶寶遠離尿布疹
尿布疹,大麻煩?有網友留言,說看了三四家醫院,最後在我微博上搜到了治療寶寶尿布疹的方法。我一個朋友最近也和我分享她當年和兒子尿布疹奮戰的經歷,說很難對付,為了保持小屁股乾燥,經常要拿個吹風機朝寶寶小屁股猛吹。尿布疹真的這麼麻煩嗎?
寶寶紅屁股,多是由於糞便尿液的刺激
每個寶寶在嬰兒期都可能會得尿布疹,也就是老百姓俗稱的“紅屁股”。顧名思義,尿布疹是指尿布包裹處面板上起的皮疹,皮疹可以是發炎發紅的輕症,也可以發展成流水流膿的重症。造成寶寶尿布疹的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
第一,寶寶的新陳代謝快,每日排便排尿的次數多,糞便尿液中的氨水等刺激性物質經常刺激面板,加之寶寶面板比較嬌嫩,就容易導致屁股、生殖器、大腿上部等處的面板受到損傷,這在寶寶腹瀉期間以及服用抗生素期間尤其常見。這也是寶寶長尿布疹的主要原因。
第二,糞便尿液刺激導致的面板髮紅治療不及時、護理不得當,3天后就容易繼發真菌感染,這種情況容易出現在腹股溝以及生殖器等部位,可以表現為發水皰,甚至潰破;要是合併細菌感染,則可能流黃色膿水。
第三,對尿布中的染料過敏、疥瘡等其他少見原因。
尿布疹防治四部曲
尿布疹的護理和治療只有針對病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一,為了減少寶寶面板與糞便尿液的接觸時間,應勤換尿布,通常建議每2~3小時就要更換一次,或者寶寶只要拉了就要及時換掉尿布。有人會問,寶寶尿布疹是不是因為穿了紙尿褲導致的,用布尿布會不會更好?恰恰相反,布尿布一尿溼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