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幢閌竊詡易齦鎏寤В�參幢夭弧壩跋熘偉病薄I蜓艫囊晃弧按�登嗄輟痺詡易齜�凹庸ぃ��故潛慌沙鏊�拿窬�源宋�擅皇樟擻�抵湊鍘:艉禿鋪匚郎�置皇嶄鎏寤Ц呶南駁撓�抵湊盞睦磧山黿鍪且蛭�呶南病笆歉鯴俗印薄8�莨俜降耐臣疲�靼渤喬�謖庖荒甌皇罩ぁ⒖壑ぁ⑺褐さ母鎏寤Ь陀脅畈歡�200人。哈爾濱的一位年輕個體戶就對《人民日報》的記者說:“成天蹲在這兒,人蹲懶了,貨曬舊了,生意難做,我真想退業不幹了。”哪怕是勉強經營的這時也說:“俺賣這些針頭線腦,過去到處走走能多賣些貨,現在被定在這兒,賣不了多少貨。一個月還要交30元管理費,加上稅,剛夠個本。”他們說這話的時候,幹靜正在為著和國營照相館爭拍照景點而拼命地給報紙寫信,但要不了多久,幹靜也同樣會被“定”在一個地方了。

北京的個體戶在1982年僅增加了1 600多戶,而前一年這個資料是3 200多戶。大連個體戶的停業情況很嚴重,1981年停業的就有779戶,1982年半年不到,又停業了379戶。1982年年初,全國個體工商戶的人數甚至還沒能恢復到1963年的八成。

甘肅一個縣分管財貿工作的負責人就很直白地說對個體戶要“重稅重費,限制貨源,逐步取締”。瀋陽市的一個區負責人竟向“待業青年”的家長宣傳“別讓孩子幹個體,個體戶長不了”。湖南省的一個縣工商局更是乾脆直接發了檔案,將個體工商戶的營業許可證全部收回。

個體戶申請開業的關卡也如同“迷宮”,他們要經過居委會、派出所、街道服務公司、區生活服務公司、交通中隊、交通大隊、衛生防疫站、綠化部門、城建部門等眾多的機構同意,最後才能拿到工商局發的營業執照。這樣算起來,個體戶要領張證差不多要過十關,最快的也要兩三個月,慢一點的甚至要一年。內蒙古的一個年輕人自學了照相技術,想做個體戶,從前一年的3月開始就先後四次到離他住所300多里的旗工商局申請開業,卻一直被拖延著不批。得到的答覆是光有街道辦事處、派出所、工商所和家長工作單位蓋章還不行,還得鎮商業局蓋章同意。但是商業局又怕這個年輕人搶他們生意,遲遲不肯蓋章。這樣,雖然歷時一年多,也往返了幾千裡,這個年輕人想當個體戶的願望還是沒有實現。

這一年儘管報刊上始終在說“要搞活經濟”,但一些人卻不難嗅出背後的其他一些味道。這些“搞活經濟”往往被加上“堅持以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定語,並且也明文寫著“堅決打擊違法亂紀行為”。“打擊投機倒把”在這一年也經常被提及。

薛暮橋在這一年寫了一篇《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的文章,就有著典型過渡期的風格。文章儘管也肯定了市場調節的作用,但仍對“計劃”的重要性念念不忘。

農村中由於廣泛存在集體所有制,計劃管理的形式更為複雜。我們對重要農產品的計劃管理,過去主要透過價格政策,這是指導性的計劃。在許多重要農產品供不應求的條件下,為著保證完成某些重要的農產品的收購任務,除價格政策外,我們還實行徵購(如糧食)、統購(如棉花)、派購(如豬、蛋)等辦法,這是指令性的計劃管理方法,即在經濟手段以外再加上行政手段。只有在供需平衡或者供過於求的時候,才能逐步改變這種辦法。以財務價格政策來謀求供需的平衡,只要價格是由國家規定的,是計劃價格,而且絕大部分產品是由國家指定的機構來統一收購,就仍然屬於計劃管理的範圍。只有國家不規定價格的三類農副產品,和國家准許在集市貿易和城市農副產品市場銷售的產品,才屬於市場調節。國營商業對農民議購農副產品,這在目前還是計劃收購的必要補充。但議購範圍必須嚴格控制,以免衝擊國家的收購計劃。

虹←橋書←吧←。←

第26節:個體戶的困頓(2)

按照上述劃分,我國各類產品的生產和交換,絕大部分受計劃管理,市場調節只起輔助作用。應當指出,我們在實行計劃管理的時候,必須運用價值規律。我們的消費品都要透過市場來進行交換,讓消費者自由選購,生產資料的相當大一部分也要透過市場來交換。經濟工作人員(包括計劃工作人員在內)必須經常調研市場的情況。把市場調研同計劃調節並列起來,不認識計劃管理是主體,是錯誤的;認為計劃管理可以不研究市場的作用,甚至把利用市場的作用當做資本主義自由化,同樣是錯誤的。要改變至今還沒有完全消滅的產需脫節現象,就必須繼續深入研究市場情況的變化,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