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互惠銀行?
美聯銀行?
當天晚上,美林“逼嫁”美國銀行。第二天,摩根士丹利告急。一個月內,CNBC黑名單上的主人,無一倖免。
華爾街千萬博士加“礦工”,“礦工”是華爾街對研究和製作金融模型的博士和金融工程師們的統稱,因英文簡稱“Quant”與中文“礦”發音相似,而戲稱為“礦工”。又是隨機模擬,又是運用數學模型,預測結果一個比一個錯得離譜;還有千萬股票分析師,從早到晚捧著公司的財務報表讀,卻推薦什麼股,什麼股就跌;只有CNBC,一打一個準,一說一箇中。究竟是什麼魔力,能讓CNBC“料事如神”?
“阿喀琉斯之踵”和非理性繁榮
《別了,雷曼兄弟》中信出版社作者:李溦、黃小軍、李勇、趙豔潔
一封真真假假的高盛電子郵件,結束了貝爾斯登85年的華爾街歷史。貝爾斯登的落幕把雷曼推上了“告別華爾街”的舞臺。雷曼精彩的告別演出,又將美林推到浪尖上。一個星期內,華爾街四大投行巨頭無一倖免,死的死,傷的傷。隨後還有美國國際集團,華盛頓互助銀行,美聯銀行,等等,或“心甘情願”,或被生拉硬拽,一一“捨身陪葬”。如果說,高盛的電子郵件產生的是“蝴蝶效應”——蝴蝶在巴西輕拍兩下翅膀,就可以導致一個月後遠在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那高盛,還有高盛的背後,又為何要如此作繭自縛?如果說,謊言說一千遍就成了真理,那經過了百年洗禮的華爾街又為何如此不堪一擊?
現實生活中,人們常把“阿喀琉斯之踵”比喻為一個看似強大的個體或者體系身上的某個致命弱點。那麼,雷曼,還有華爾街上千百個其他的“雷曼”,它們的“阿喀琉斯之踵”又是什麼?
1996年,在網路經濟的帶領下,美國股市如火箭沖天,道瓊斯指數也一路飆升至6 378點。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擔心當時過高的美國股票價格會帶來泡沫破裂,於1996年12月5日發表了一次著名的演講,講話中提出的一個新概念,叫“非理性繁榮”,並表達了他對這種“非理性繁榮”的擔心:
“顯然,持續的低通貨膨脹率意味著人們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減少。通貨膨脹和不確定性的降低又帶來了風險溢價的降低;風險溢價的降低則意味著股票和其他資產的價格被抬高。從過去幾年裡的市盈率以及通貨膨脹率中我們不難發現,是這種‘非理性繁榮’在抬高資產的價格。但是,我們怎樣才能知道,或許這種‘非理性繁榮’已經過分地抬高了資產的價值,從而會帶來意想不到和長期的經濟收縮,就像日本過去10年裡所經歷的一樣?……”
然而,格林斯潘意在警告投資者股市泡沫的“非理性繁榮”一說,非但沒有降低投資者的瘋狂和熱情,反而成為了“膽小鬼”的笑話,這個笑話推動著美國股市在20世紀的最後幾年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創下節節新高。2000年1月,美國道瓊斯指數達到了歷史最高紀錄的11 700點,是其1994年4 000點水平的近3倍。而納斯達克指數在2000年3月24日創下的5 078點的歷史最高紀錄,則是6年前指數水平的6倍。就連格林斯潘自己在那次著名的“非理性繁榮”演說之後,也很快就改變了對股市的審慎態度。他在2000年的一次演講中說:“知識一旦獲得是不可撤銷的,而風險溢價的降低也是一樣的道理。”最終格林斯潘和廣大美國人民一起鑽入了“牛市主義”的美麗泡泡之中。
湊巧也就是在這個時候,2000年,耶魯大學希勒教授出版了一本以《非理性繁榮》命名的著作。書中,希勒教授比較了美國近140年來股票市場市盈率的變化情況,指出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美國股票市場指數大幅上漲是脫離實際經濟執行的反常現象,並提醒全球投資者注意泡沫經濟的風險。就在《非理性繁榮》一書剛問世之時,美國股市發生了巨震,此時的道瓊斯指數與其在1月的歷史最高點11 700點相比下跌了近20%。納斯達克指數也受到了重創,由3月24日的5 078點跌至4月17日的3 227點,其跌幅超過30%。網路經濟的泡沫全面破裂,股市崩潰,經濟衰退。甚至在2000年的矽谷,有人在汽車尾部的保險槓上拉出大條橫幅——“回來吧,非理性繁榮!”
事實上,“非理性繁榮”及其對立面“非理性悲觀”,奠定了現代金融學中一個全新領域——“行為金融學” 的基礎。行為金融學是一個相對較新的領域,旨在將人類行為和認知心理學與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