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部分

雙方各四員大將,捉對廝殺,戰況剛好是各佔一半。

詳細說來,就是他和曹仁處於下風,而夏侯惇則已佔上風,曹洪則略佔上風。

如今雙方比拼的,就是看哪一方處於下風的人先敗,可這麼一評估,他愕然發現,最先落敗的,倒最有可能是他,而不是曹仁。

他此時還不知道,與曹仁對戰的,正是西涼軍統帥,車騎將軍李傕。

電石火光之間,他在撥馬轉身之際,暴喝一聲,既是給自己和夏侯惇等三人壯膽鼓勁,更是給主帥曹操一個訊號:該出手時就出手,可千萬別等廝殺出結果,那可能已晚啦。

果然,等他再接呂布兩招,轉頭看向各處戰圈時,見到曹仁敗象已顯,頭上的帽兜已不知去向,長髮披散,甚是狼狽,而他此時的情形,也好不到哪裡去,雙臂已在微微發麻。

咚!咚!咚!

戰鼓聲響起,低沉,雄壯,夏侯淵全身一震,這正是統帥曹操號令大軍出擊的訊號。

幾乎與此同時,西涼軍陣中的戰鼓聲也同時響起,雙方士卒的齊聲大喝聲,此起彼伏,相互較勁,陣中廝殺的眾人,也都緩緩脫離戰團,拉開距離。

在兩軍衝殺的混亂戰場上,可沒人再敢如此這般捉對廝殺,即使率軍衝殺,身後也必定有親兵護衛,不然,即使是武勇蓋世,也極易被來自四面八方的兵刃所傷。

亂軍之中,比拼的是雙方兵卒的集合之力,而不是武將的個人悍勇。這個認識,呂布也深有體會,即使他騎乘赤兔馬,一旦陷身重重圍困中,須得拼死殺出一條血路,趕緊逃之夭夭,不然,戰死是遲早的事。

就算能逃生,身上的大小傷口,那是鐵定跑不掉的,只是多少和深淺的問題而已。

只是片刻工夫,廝殺成一團的八人,即各自回到各自軍陣,此時戰場上,已是戰鼓頻響,喊殺震天。

關東聯軍一方,人數佔優,自酸棗出發的先鋒大軍,計有曹操、鮑韜、袁遺、橋瑁等部,兵力近四萬人。反觀西涼軍這邊,從洛陽出發時,就只有兩萬餘人,與孫堅連番大戰,折損了一些,又補充了一些,如今也就不足兩萬。

可西涼軍訓練有素,乃是久經戰陣的精兵,更有呂布和馬超所率精騎,因而總體戰力上,反倒是西涼軍更佔上風。

可此時的曹操,尚無統兵作戰的經驗,對大軍戰力的評估,仍舊停留在人數多寡上,雖然有意識到,見過血的老兵,與新招募的新兵之間,戰力不可同日而語,可他更以為,憑人數優勢,是可以彌補這個戰力差距的。

因而,揮軍掩殺時,曹操自信滿滿,對此戰獲勝,充滿信心。

可實際上,他不知道的是,西涼軍統帥李傕,此時同樣對此戰獲勝充滿信心。

雙方前鋒大軍很快即碰撞在一起,以攻對攻,導致的結果就是,雙方士卒相互混戰在一起,戰線可謂是犬牙交錯。

這般混戰,不像一攻一守那樣,可以憑藉著緊密的軍陣,以及厚實高大的大盾組成的盾牆,充分發揮出軍陣的優勢,最為考驗的,反而是以什,甚至是以伍為單位的小隊兵卒的配合。

這一點,則正是久經戰陣的西涼軍最大的優勢,戰場上,隨處可見一伍士卒,相互緊密地站在一起,面對身前衝來的敵軍士卒,首先是長槍兵以長槍挺刺,長槍兵身旁,則是兩名右手持盾,左手持刀的步卒,遇有敵軍士卒殺來,以盾格擋,根本無需他們出手,身後兩名兵卒長刀就已殺至,必要時,左手的鉤鐮還能進行格擋。

而五名士卒的進退,均由五人護在中間的伍長髮號施令,一伍士卒共計六人,猶如一架小型而又精密的殺人戰陣,不斷收割著聯軍士卒的性命。

當遇到大隊聯軍士卒時,兩個或多伍士卒,會相互靠攏,很快組合成更大的殺人戰陣,與圍攏過來的一倍聯軍士卒對戰時,絲毫不落下風,反而穩居上風。

開戰不過一刻鐘,主帥曹操就發現戰況有些不妙,雙方交戰的前鋒隊伍,西涼軍的大旗不斷往前突進,雖然緩慢,可突進的步伐卻極其堅定,反觀己方,旗幡則在不斷地倒下。

這隻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己方不但攻不進西涼軍軍陣,反而是被西涼軍不斷地攻入。

無奈之下,曹操只能不斷地發號施令,只見旗幡飛舞,將一隊隊兵卒投入到接戰前沿,試圖透過人數優勢,持續不斷地給西涼軍施加壓力。

就在這時,西涼軍中軍戰鼓聲大作,上書“李”字的大旗往前移動,立時引來西涼軍士卒的縱聲歡呼,士氣立時大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