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為的就是能快速馳援各地。
呂布兵鋒所指,正是距陰館百餘里外的馬邑,乃是雁門關外的一大重鎮,也是先鋒大將張遼的故鄉所在。
雁門關外的大同盆地,乃是呂布依後世的稱呼,此時沒有大同盆地一說,與太原所在的太原盆地一樣,也屬於山谷間的平坦河谷。
形如三足鼎立,一足,即是馬邑;另一足,即是沿治水(ps:桑乾河)而設的汪陶、劇陽、繁峙、崞縣四城;更遠的一足,則是平城,也就是後世的大同。
馬邑再往西北行上不到百里,即是武州塞,乃是守禦來自雲中、定襄之敵的咽喉。而從汪陶、劇陽四城,穿越一段險峻的山谷,即可抵達幽州代郡境內的平舒城,自此即可沿飛狐徑,東出冀州中山國;而從平城往東,順著山谷平道,即可深入代郡高柳一帶,並進而抵達幽州上谷郡的涿鹿。
故而這三足所在的諸城,向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如今被鮮卑各部佔據,也就意味著鮮卑鐵騎具備了南侵東進的前進基地,一捱鮮卑各部恢復元氣,光靠雁門關這樣的關隘險阻,是阻擋不了鮮卑鐵騎的侵擾的。
好在這個時候,正如賈詡分析的那樣,呂布雖然沒有準備充足,鮮卑各部也未從檀石槐之死的各部紛爭中恢復過來,並且各部分散,難以凝聚一處,正是蠶食的大好時機。
呂布也分明記得,歷史上,此後的二三十年間,正是中原大亂,諸侯相互征伐之時,等曹魏統一北方,鮮卑各部也已恢復元氣,雖然屢遭曹魏乃至西晉的強力征討,仍舊牢牢地盤踞在朔方、五原、雲中、定襄、雁門、代郡一帶,醞釀出後來的五胡亂華慘劇。
所謂蠶食,並非僅僅是指一點一點地啃下雁門關外的大漢故地,也指一點一點地將鮮卑等草原遊牧部落。消磨,扼殺,融合,同化。
而更為關鍵的,也是呂布想要改變的,就是激發漢人向外擴張的野心和動力,這才是最終版的蠶食攻略,可以一代代傳承下去,持續數十年,乃至數百年。並最終徹底地改變某些東西。
呂布騎著赤兔馬,邊率軍疾馳,邊在馬背上想著這些深遠宏大的問題,兩個多時辰後,日頭漸上中天。馬邑已在遠處地平線上出現。
數騎飛快迎上前來,呂布傳令大軍就地暫歇。過不片刻。數騎來到跟前,正是親率斥候營早一步出雁門關的曹性。
“稟主公,張遼已率精騎圍堵馬邑四門,鮮卑守軍應已送出軍情。”
曹性剛剛在呂布身旁勒停戰馬,就高聲稟報,周圍盡是呂布的親衛。忠誠方面沒有問題,不虞有人洩露。
“好!”
呂布將目光投向遠處的馬邑城,片刻之後,才再收回來。對曹性道:“如此說來,鮮卑也是早有準備,只是不知來的,會是步度根本人,還是何人。”
停頓片刻,呂布吩咐道:“遣人通報高順,讓他依原定計劃行事,做好萬全準備。”
“諾!”
曹性大聲應諾,手一揮,三名早就準備好的斥候,縱馬疾馳而出,一前兩後,相隔數百步的距離,往陰館方向馳去。
大軍重新啟程,不到半個時辰,即來到馬邑城外,張遼已在城外十里處,紮下營帳,一千精騎,分為兩組各五百人,一組留守大營,一組分為數隊,在馬邑四座城門兩三里外,人下馬,就地暫歇,監視著城門的動靜。
而在更外圍,則是曹性的斥候營,撒開的範圍,廣及數十里,裡外分為數層,一有警訊,即可及時傳回。
呂布則直接率大軍入營,擴大營盤,佈置四周的防衛,只是隨軍帶來的輜重物資有限,只能在大營四周稍稍佈置些警戒、阻滯精騎的器械,如拒馬、鐵荊棘、槍刺等等。
馬邑城門緊閉,城牆上飄揚著的,正是鮮卑特色的旗幡,一看就與大漢有異,守衛的兵卒並不多,比之中原城池,可謂是守衛薄弱。
可即便如此,要呂布用精騎去攻城,哪怕城裡只有一些老弱病殘,他都不願意這麼做,蓋因他久在邊郡,與鮮卑各部打交道多年,深知與鮮卑各部作戰,不能用漢人的思維模式,而是要用鮮卑各部慣用的遊牧族群的思維模式。
一城一地的得失,對慣於騎兵作戰的鮮卑各部來說,毫無意義,就連鮮卑各部的大本營,也是居無定所,而是隨著遊牧,四處遷徙,只要部落族群所在沒有損失,哪怕大軍大敗,也不會有多大的影響。
因為對鮮卑各部來說,大不了,捲起所有的帳篷,老女老幼盡數上馬,如一陣風般,遷徙到大草原的深處,積存實力,若干年後,如若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