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啊?你看這孩子,滿嘴的哈喇子……嘖嘖,難說呀。”

當別人對炘煬的智力發育心懷疑慮憂心忡忡的時候,我和吳慧娟也曾經在心裡閃過一絲隱約的不安:是啊,這孩子的開口是慢了點,會不會……

可是很快,我們就打消了這種疑慮。道理很簡單,我們是看著這個孩子成長的,我們非常清楚,他的反應、舉止、情緒的表露,是非常正常的。

我相信孩子開口說話肯定不是什麼問題。原因是:

一、 孩子聽力上沒有什麼毛病,這一點我們心裡有數。

二、 可能是我們夫婦兩個對孩子的“單向交流”不夠,造成孩子開口說話的意識和興趣不大夠,應該多創造一點這方面的條件。

三、 我認為孩子某種程度上屬於“內向”型,即使不說話,也不耽誤他的心裡的秘密“盤算”——也就是內心的智力發育。

我觀察到小炘煬對電視裡的廣告非常感興趣,這種廣告片,因

為情節概念是一氣呵成的,圖象又比較誇張,能給孩子形成某種刺激,當他看到廣告片裡的情節時,表情明顯被吸引過去了,有時候跟著興奮,有時候跟著哭。我能感覺到他有觸動,也有內心的小興奮或者小小的憂愁。這些跡象令我對他的將來充滿信心。

我就抱著這樣一個態度:說話晚一點沒有關係,不必著急。也許他的性情跟他的老爹一樣,心裡愛琢磨可外表不一定要顯示。

後來的情況發展證實了我的預測。對於他第一次開口說話的情景,我記憶猶新,那是1997年3月12日下午兩點多鐘,他已經有20個月大了。那一天炘煬的三姨、三姨夫都來了,我和慧娟邊跟他們嘮嗑邊哄著孩子,不知道我們哪一句話逗起了他的興趣,他開口對我們說了句——

“拜拜。”

一邊說一邊還搖搖他的小手。

我們全體都樂了。我注意到他剛開始說話就與眾不同,別的孩子說話都是一個個蹦出來的,“媽”,“爸”,“要”……他不一樣,他一開始說話就是一個雙音節字詞。

隨著他漸漸說出更多的字詞,我心裡的感觸不少。

孩子說話早與晚,與智力因素沒有什麼關係(除了確實是疾病和心理封閉因素),還流傳這麼一種說法:“開口說話晚的孩子大多數都聰明”——這種說法固然是不太科學的,但這樣的說法至少對大多數因為孩子開口說話晚而發愁的父母親是個安慰,乾隆皇帝四歲才開口說話,這個事是上了書的,開口說話晚,家長不必焦心,我認為有時候這樣的寬慰是很有必要的。

炘煬的這種開口說話慢的現象,可以比喻成一臺磁帶正在轉動但處在靜音狀態的錄音機,表面上你聽不到聲音,可這這磁帶還是在照樣前進的。所以他剛剛開始說話的時候,不像別的孩子那樣很費力地吐出單音詞,不是一邊說話一邊“摸著石頭過何”,而是很快地進入了一個語言上的良性發展階段。事實上,自他說出“拜拜”之後,1個月後他的說話能力有了突飛猛進的進步,不僅日常對話能順順當當地展開,而且很快進入了有韻味的口誦階段,如背誦“鵝鵝鵝,曲項向天歌……”“鋤禾日當午……”等簡易少兒詩詞的程度。

透過我對他初學說話這一階段進步的觀察,我的結論就是:他說話起步晚但進步卻很快,不是因為他有什麼“後發制人”的神奇功能。其實,在前期的“無聲階段”他已經開始有這個方面的積累了,為什麼沒有顯示出來,大概有這麼幾個方面的原因:

家長沒有找到最佳的開發手段(以前也嘗試過讓他開口說話,但沒有成功)。

我們的孩子的智性發育規律特點可能與其他孩子有不同之處,即使不開口說話,也不耽誤語言能力的發展。

張炘煬從開口學話到唸詩模仿電視廣告語,我們基本上沒有什麼特殊的教材,隨處找到什麼好玩的就隨時學。他對廣告片感興趣,那廣告片就是一個現成的語言老師。但是明擺著的,讓孩子看廣告片學發音,也只是一個單純模仿的階段,我們的態度是順著他的興趣來。沒有馬上搞那些技藝性比較強的提升。

他在21個月的時候能背誦《詠鵝》之類的少兒詩歌,也不是我們刻意去這麼做的,只是覺得念幾首詩挺有意思的,讓他試一試。現在這一類針對幼兒的拼音念讀畫書不少,有的家長挺煞費苦心,當孩子說話稍微順溜一點就趕快給孩子做系統訓練,馬上進入拼音的學習。有的家長希望孩子早一點接觸詩詞格律,沒準能開發出孩子的文學天賦,小小年紀就去“陶冶孩子”,我認為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