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科與美國精品製造的著名企業——富蘭克林鑄幣公司合作,開展“三來一補”業務。以精品為龍頭,帶動產品設計公司和機加廠,形成萬科精品工業群包括家電控制器、新款石英鐘錶、多種K金首飾、服裝等。1991年萬科工業公司獨資興建了一家揚聲器製造廠。同年,萬科買下“怡寶”51%的股份,並用了3年時間,把“怡寶蒸餾水”從3000噸培育到了10萬噸的產量,是國內最大的蒸餾水生產廠,在廣東水飲料市場佔有率第一。同時,萬科供電公司在鞏固現有發電、供電的基礎上,積極承接水電氣的工業安裝維修。

這其中有一個細節頗能說明問題。富有想象力的王石為推行和借鑑“綜合商社模式”,要求萬科給公司的骨幹人員下發了一本200多頁的小冊子——《日本的綜合商社》。

不過,出於對“三亂兩熱”(亂集資、亂拆借、亂設金融機構和房地產熱、開發區熱)的擔憂,中央政府在1993年4月提出了“防止經濟過熱”的警告,並拉開了宏觀經濟調控的序幕。很快房地產行業就感覺到了寒流的到來。

此時的內外因素已經讓王石預感到了什麼。在萬科內部,由於“綜合商社”式的擴張,王石和萬科管理層很快就感覺到了資金短缺的巨大壓力。雖然隨後有了前文所說發行B股籌到的億港元的幸運事件,但依然讓王石和管理層吃驚不小。

而前文所述的“君萬事件”的發生,對王石更是直接的刺激,使他明白到了正視萬科內外之困的時候了。萬科的“綜合商社”之夢也似乎該醒了。

我們在這裡可以看看王石自己寫下的一段話:

一年之後,飛北京的航班上,當我認真讀這本小冊子時,邊讀邊冒冷汗:……在日本,能夠被稱作“綜合商社”的企業也僅僅有9家,其中最小的兼松江商社,1991年的營業額為466億美元,相當於同年深圳國民生產總值的16倍,排名第一位的伊藤忠商社的營業額則為1 670億美元,超過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嘿,真是無知者無畏呀。

下了飛機,第一件事是給《萬科》週刊總編去了個電話:“郭鈞嗎,今後萬科再不要有‘綜合商社’的提法了。”

自此,“綜合商社”便被王石和萬科管理層束之高閣了。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萬科也有“遵義會議”(1)

“遵義會議”最大的喻意詞莫過於“轉折”了。

剛涉足地產之際,王石曾因為在城鄉接合部開發樓盤而被行業內稱為“不懂地產生意”,但“影子老師”索尼卻豐富了王石對於地產經營的全新思維。到1993年前後,高速發展的萬科“加法”看起來似乎做得風光無限,但實際上地產業務卻為其支撐起了利潤的空間。在終於清醒地看到萬科不能再提“綜合商社”之後,王石和他的管理團隊終於痛抓主業了。

於是,1993年在上海進行的萬科“務虛會”,後來也就被稱為萬科發展歷程上的“遵義會議”。

1。 卸除繁華之象

王石曾對媒體表示,“應該說萬科在一個最基本的問題上走了一條很長的彎路,它選了非常多的行業,做了非常多的產品,為各種的消費服務層次去服務,其結果我們慢慢發現它規模做不大。這個矛盾在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初期並沒有顯現出來,因為當時各個行業賺什麼錢都比較容易。萬科當時在深圳被譽為搞多元化的一個成功範例,做什麼成什麼,像金手指一樣。但是就這樣,我內心依然深深地意識到萬科有一個最根本的問題沒有解決,那就是:做什麼?給誰做?這兩個目標萬科沒有確定下來,資源自然就比較分散。那段時間我們在各個行業裡摸索,直到1992年底我們才最後確定把住宅作為萬科未來的產業來發展。”

實際上,王石領導的萬科在那個時期進行的加法還是很成功的。如:零售業的“萬佳”帶旺了深圳的一條街;娛樂業的“《找樂》、《過年》”都獲過大獎;地產業的“萬科城市花園”成就了一個品牌;飲料業的“怡寶”一度在業內刮目;工業的“萬科精品城”更是曾列行業第一,等等。所以,業內也有人說,萬科在當時被譽為實行多元化戰略的一個成功範例。而當時的王石實際上可選擇的餘地還是很多的。

業內通行的說法是,從1984年到1992年,整整8年的時間,王石把萬科的業務越做越多。其中,1988~1992年是萬科做“加法”的火紅時期。

然而,如同前文所述,儘管業務越做越多,萬科卻始終形成不了規模效益。199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