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公開發行。
但是,那個年代的人們對於“股票”這樣需要用錢來買的新生事物,可以套用一句歌詞來形容了:“想說愛你不容易”!
王石自己後來是這樣描述的:“1988年的12月,同一年前沒有什麼變化。即使萬科是透過公募的形式,特區黨報搖旗吶喊,企業、市民仍不買賬。”
後來,為了改變自己公司股票銷售的被動局面,王石和他的團隊精心設計了一個“龍年計劃”。至於細節,筆者將之放在後文中的獨立章節詳述。
2。 “綜合商社”式的擴張
“綜合商社”式的擴張指的是萬科的第一輪擴張,時間約在1988~1993年間。所謂的“綜合商社”,主要是針對王石借鑑自己創業初期的合作伙伴——索尼——經營模式而言的,即實施多元化和跨地域經營戰略,實現急速擴張的過程。
當時,王石和管理層採用“投資法”,即參股40%、不控股的投資策略,使萬科迅速發展到12個城市、5大行業業務、55家控股與參股企業。到1990年,公司初步形成商貿、工業、房地產和文化傳播四大業務的經營架構,不過也導致管理混亂,公司失控,邊際效益遞減。但是,萬科卻藉此時期培養了大批優秀的經理人,同時對於企業跨區域經營也有了良好的經驗。
據王石後來回憶,萬科能實現第一輪擴張,與1993年以前發行A、B股以及增資擴股有密切關聯。1988年,萬科發行A股,公開募集社會股金2800萬元,公司資產及經營規模迅速擴大。1989年招股工作順利完成,所募集的股金主要投向工業生產、進出口貿易和房地產開發。深圳萬科地產有限公司於1989年成立。這一年,受到走私市場的衝擊,公司的攝錄影器材銷售業務漸趨萎縮,而工業和房地產業務發展良好,成為公司主要利潤來源。
1991年初,公司確定集資訊、交易、融資、製造於一體的“綜合商社”發展模式,並在當年6月進行增資擴股,總股本增加至7796萬股。1992年是萬科實施跨地域經營,“遍地開花”的一年。在貿易方面,公司成立貿易經營本部,萬佳在武漢和烏魯木齊開辦商場,並增設大連公司、珠海公司、武漢公司、新疆公司和北海公司;在地產方面,香港銀都置業、青島銀都花園、天津萬興和萬華、上海萬科房地產、北海萬達房地產等分公司相繼成立;進行股權投資的國內公司達到13家;成立萬科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開展電影、廣告、卡拉OK影碟等製作和發行業務。
“第一地產”鍛造(3)
尤其是1992年*南巡講話發表之後,國務院隨後釋出《關於發展房地產業若干問題的通知》,王石帶領萬科藉此加速實施跨地域發展戰略,在華南經濟圈,長江三角洲經濟圈,以山東半島、京津地區和遼東半島組成的渤海經濟圈投資房地產專案和股權投資。
然而,與大多數公司相似,在一浪高過一浪的投資熱潮中四面出擊的萬科,很*到了戰線過長,人力財力捉襟見肘,加之中央提出“防止經濟過熱”的警告,宏觀經濟緊縮,王石和管理層不得不加快進行調整。
在銀根緊縮之前,也就是1993年4月,王石和萬科又一次贏得了幸運,萬科成功發行B股,籌資億港元,這對公司渡過銀根緊縮的難關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發行B股不僅讓公司獲得資金,還讓王石和萬科的管理層從風險基金的角度,從國際成熟投資人的角度來審視萬科的業務架構是否合理。
對此,王石後來說,“許多同行認為:萬科很運氣,王石很運氣。我承認運氣,但如果沒有萬科人的努力,運氣在你面前又有什麼用呢?”
王石及其團隊在隨後開始的調整過程中,也顯示出了與其他公司的不同。
當時,萬科除房地產開發和股權投資外,其它業務的利潤率明顯降低。如進出口業務的營業額雖然佔總數的70%以上,但實現的利潤卻不足利潤總額的1/4。與此相反,公司的房地產業務卻勢頭良好,如在上海的第一個專案西郊花園所取得的營業收入僅佔1992年總收入的5%,而利潤卻佔近20%。
於是,在1993年1月的上海務虛會上,萬科管理層果斷決定放棄“綜合商社”式的發展目標,確定了城市居民住宅開發為主導業務,並提出加速資本積累,形成專業化和規模化經營的發展方針。
正是王石及其團隊的這種及時主動決斷,使萬科走上了專業化道路,並逐步成長為地產板塊的龍頭公司。這是後話。
到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