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二年十月。
□註釋
⑴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二年十二月上海《小說月報》第十三卷第十二號。
⑵譚叫天(1847—1917):即譚鑫培,又稱小叫天,當時的京劇演員,擅長老生戲。
⑶目連:釋迦牟尼的弟子。據《盂蘭盆經》說,目連的母親因生前違犯佛教戒律,墮入地獄,他曾入地獄救母。《目連救母》一劇,舊時在民間很流行。
⑷龔雲甫(1862—1932):當時的京劇演員,擅長老旦戲。
⑸“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語見《詩經·小雅·斯干》。據漢代鄭玄注:“秩秩,流行也;幹,澗也;幽幽,深遠也。”
⑹社戲:“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廟。在紹興,社是一種區域名稱,社戲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規戲”。
⑺羅漢豆:即蠶豆。
〔《吶喊》〕
風波⑴
臨河的土場上,太陽漸漸的收了他通黃的光線了。場邊靠河的烏桕樹葉,乾巴巴的才喘過氣來,幾個花腳蚊子在下面哼著飛舞。面河的農家的煙突裡,逐漸減少了炊煙,女人孩子們都在自己門口的土場上波些水,放下小桌子和矮凳;人知道,這已經是晚飯的時候了。
老人男人坐在矮凳上,搖著大芭蕉扇閒談,孩子飛也似的跑,或者蹲在烏桕樹下賭玩石子。女人端出烏黑的蒸乾菜和松花黃的米飯,熱蓬蓬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