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第一個月的工資捐給了網戒中心。

付春杏的父母陪她一同來的,他們說,他們一家三口是楊永信的三件作品。

第四章 少女的耳光和擁抱( 下 )(1)

“我理解不了我爸和我媽。有時我覺得我媽賤,活該挨打受氣。有時我又覺得我爸苦,在外面累死累活地掙錢,回家就得聽我媽的嘮叨,還有審查。有一段時間,我媽天天像女間諜一樣跟蹤我爸,說我爸有外遇……我就是在這樣一種家庭環境下長到22歲,唸完中學,考上大學,我都覺得是個奇蹟。我從小就想離開家,只想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安靜的地方,可我找不到,直到有一天,我發現了網路,網路實在是個好東西,它讓我找到了歸宿,結束了心靈的漂泊……”

第一天拍攝:心理醫生三次發怒

當我完成中紀委的任務回到中央電視臺時,已經是2007年底。這時,國內的網癮戒治機構發展到數百家,但療效不一,爭議很大。孩子上網的問題依然是一個社會熱點和難點,網路遊戲引發的死亡事故頻頻發生,許多有識之士呼籲政府加強對網路的管理。戒治網癮真的如同一場戰爭,在全國各地烽煙四起。

我和我的同事郭帥終於扛起攝像機,把鏡頭對準了那些網魔纏身的孩子和為救他們而殫精竭慮的醫生。

我一度認為李波是我遇到的最有代表性的孩子,特別想拍他。可他的治療過程都變成了歷史,無法再現。

“何必只盯著一個李波呢?我這裡有無數個李波,比李波更典型的有的是。”楊永信的語氣中似乎對我遲遲不開機有些不滿。

“我一直想完整地拍一個盟友的治療的過程,從住院的第一步開始,完整地記錄下治療的主要環節。”我對楊永信提出了拍攝要求。

“這容易,就看你願不願下功夫了!”

於是,在2007年12月14日的那個凌晨,武旭影成為我鏡頭下的第一個盟友。

當我和攝影師郭帥反覆回放她追打父親的畫面時,郭帥既驚訝又擔心地說:“我幹攝影記者8年了,從沒拍到這樣的畫面。劉哥,我很後悔晚來了兩天,錯過了現場。這樣暴烈的孩子,得用什麼辦法才能治好?”

郭帥28歲,人與名字一樣,長得帥氣,來到網戒中心的第一天,就被盟友們親切地稱為“帥哥”。他喜歡這個稱呼,但又有點擔心:“怎麼覺得我也像個盟友?”

楊永信給武旭影設計了一套治療方案,第一天掛吊針、服用中藥,恢復身體,第二天上午對他們一家三口進行第一次點評,尤其要針對武旭影追打父親的行為進行點評。我和郭帥也據此制訂了相應的拍攝計劃。然而,沒等楊永信實施他的治療方案,一個意外發生了:武旭影的爸爸不辭而別!

與初到網戒中心的家長一樣,武旭影的爸爸覺得把孩子交給醫院,幾個月後就能領回一個通情達理、活潑乖巧的女兒,至於醫生怎麼治,他一概不管。楊永信一再強調,至少要保證一個家長陪同,但他認為,陪同是媽媽的事,只要把媽媽留下,就達到了楊永信的要求,可他忽視了另外一條要求,那就是,與孩子產生過重要矛盾的一方,一定要留下來,接受心理課堂上的點評。

武旭影的爸爸是個私營企業主,生意上的事很多。武旭影的媽媽替他解釋說,家裡的確有事,他的企業出了人命,一死一傷,近期就要開庭,她留下,全職陪同,不管什麼事,她都可以替爸爸配合。

“吃女兒耳光的事你也能配合嗎?女兒與爸爸之間的心理變化你能說清嗎?”楊永信生氣了,最氣的是武潔走的時候沒跟他打招呼。“武旭影的媽媽,你現在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馬上打電話讓武旭影的爸爸回來!”

“他已經走到半道了!”

“不管到哪兒了,必須回來,你告訴他,如果他還想要女兒,馬上回來。”楊永信很強硬,沒有什麼商討的餘地。

武旭影的媽媽已經聽過一堂楊永信的點評課,也從許多家長口中知道了楊永信在治療中的權威,她很相信楊永信,當場給武旭影的爸爸打電話,說了幾句,交給楊永信,楊永信不聽武旭影的爸爸解釋,憤怒地斥責道:“太過分了你!我需要你的參與,為你女兒配製一劑猛藥,你怎麼可以不辭而別?”對方還想解釋什麼,楊永信把皮球踢給了對方:“你是女兒的一味藥,想不想把女兒治好,你自己選擇!”

以我對醫生的瞭解,他們在面對病人和家屬時,很少生氣。心理醫生更是如此。我與楊永信交往一年半,很少見他生氣。家長們告訴我說,遇到不配合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