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住他的手,表達了自己的願望。誰知宗世林一點情面也不給,毫不猶豫地拒絕了曹操的要求。後來,曹操當了司空,總攬朝政,大權在握,又把宗世林請來,得意地問道:
“現在我們可以交個朋友了吧?”
宗世林卻不動聲色地回答:
“松柏之志猶存!”
可見,宗世林對曹操是始終抱有成見的。
曹操能夠得到眾多名士的推挹,並不是偶然的。漢代清議的標準,大體上以名教為依歸,即一個人必須讀經習禮,砥礪品行,隨時注意修飾自己的言談風度,才有可能得到清議的好評。但一個人才能突出,也能得到清議的重視,特別是在經學日漸衰微的漢末,才能顯示出了越來越多的價值。曹操在品行方面是沒有太多的東西值得稱道的,但他的才能在當時一定已經顯得非常突出。他的觀察力和隨機應變的能力,他的機警、智慧和謀略,他的幹練和果敢精神,都是一筆令人羨慕的財富,在亂世非常有用。他肯定不是一點書不讀,而是不讀那些於世無補的書,特別不願走成千上萬的漢儒曾經走過的那條皓首窮經的道路。他不是不讀儒家的書,而是不專讀儒家的書,諸子百家的書他都要瀏覽一番,把有用的東西加以吸取。特別喜歡兵法,當時在軍事科學方面一定已經發表過不少獨到的見解。這些,都是他獲得清議好評的原因。此外,當然還跟他個人不懈的努力有關。曹操雖然出生於宦官家庭,但他清醒地認識到,宦官集團遭到廣大士人的反對,是不可能有遠大前程的,他不能頑固地站在宦官集團的立場上,同這股腐朽勢力同流合汙、同歸於盡。他力圖改變自己的形象和社會地位,打進在統治集團中雖然一時還未佔據優勢但潛力卻很大計程車大夫集團中去,千方百計尋求同名士交往的機會,竭力爭取他們的理解和支援,最後終於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由於爭取到了眾多名士替自己激揚名譽,曹操引起了士大夫集團越來越廣泛的注意,這對他躋身士林、步入仕途起了很大作用。曹操對於橋玄等人是深銘謝意的,建安七年(202)曹操駐軍譙縣,特地派人到雎陽橋玄的墓地去祭掃,並親自寫了祭文。文中說:
吾以幼年逮升堂室,特以頑鄙之姿,為大君子所納。增榮益觀,皆由獎助,猶仲尼稱不如顏淵,李生之厚嘆賈復。士死知己,懷此無忘。
這段話是反映了當時的真實情況和曹操的真實心情的。
第二章仕途初試(1)
一“京師斂跡,莫敢犯者”
經過一番積極的準備和活動,曹操在靈帝熹平三年(174)、亦即他二十歲的那一年被鄉里推舉為孝廉。孝、廉本是漢代選舉官吏的兩種科目,孝指孝子,廉指廉潔之士,後來合稱為孝廉。西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初,令郡、國人口滿二十萬的每年推薦一人,不滿二十萬的兩年推薦一人,從此形成制度。士人被舉為孝廉後,就可以入朝為郎,內轉可以做卿大夫,外轉可以補郡國守相,是一條做官的終南捷徑。曹操被舉為孝廉,表明他在仕途上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不久,曹操即被朝廷任命為郎。接著,經尚書右丞司馬防(司馬懿父親)推薦,出任洛陽北部尉,開始走上仕途。尉是縣令的副手,負責察禁盜賊,維持治安。漢制,尉大縣二人,小縣一人,洛陽是東漢的都城,屬大縣,依例設尉二人,稱孝廉左尉、孝廉右尉,俸祿都是四百石。曹操以孝廉為郎,所以得被推薦為洛陽北部尉,負責洛陽北部地區的治安工作。但曹操開始的志向並不在此,而是想做洛陽令,但因尉的職務以孝廉為郎者充任已成定例,所以主管這件事情的選部尚書梁鵠還是根據司馬防的推薦,讓曹操去做了北部尉。尉的官職雖不算高,但因洛陽在皇帝腳下,權貴不少,很不好治理,所以也不是一份容易對付的差事。
曹操是憋足了勁踏上他這仕途的第一站的。他先將官署的四門修繕一新,做了不少五色大棒,在大門左右各懸掛了十多根,申明禁令,凡是違反治安條例的,不管是平民百姓還是豪強權貴,一律用五色棒打死。幾個月後,曹操碰到了一件棘手事。宦官蹇碩的叔父依仗侄子的權勢,不把曹操放在眼裡,違禁夜行。蹇碩其人壯健而有武略,這時雖不過是一個六百石的小黃門,職位不算高,但因隨侍皇帝左右,負責溝通內外和上下之間的聯絡,手中握有一定權力。其人又深得靈帝寵信,是一個前途未可限量的人物(十餘年後,蹇碩被靈帝任命為上軍校尉,居統領禁軍的西園八校尉之首)。整個宦官集團這時正處於灸手可熱的時期。熹平四年(175),宦者得以為令,列於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