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帳殿記文,文中稱曹操有“雄偉不世之量”,在“皇綱紊絕,海內震擾,群雄並稱”的時代“乘機奮策,嘯吒馳驚乎其間”,是一位“挾持漢室,抗力三方”、“卒滅袁而阻權、備之強”的英雄。曹操建安七年(202)正月曾駐軍譙縣,下了一道《軍譙令》,要求當地“為存者立廟,使祀其先人”。曹操死後,家鄉人又為他立廟,也算是對其遺志的一種繼承吧。
花戲樓則是一座清代初期的建築,原為山陝會館。在門樓和廟內的一座舞臺上,分佈有磚雕和彩繪的花草、禽獸等透雕。最引人注目的是舞臺藻井四圍的懸枋上彩繪有十八出三國戲劇,有不少是有曹操出場的,計有孟德獻刀、擊鼓罵曹、割須棄袍、戰濮陽、華容道、蔣幹盜書、陽平關等,多數是以出曹操洋相為主題的。在曹操的故鄉後來也出現了對曹操“不敬”的藝術作品,這是一個有趣的社會現象和文化現象,值得加以思考。
曹操家族的墓群也在亳州南郊,《水經注·陰溝水注》對此有詳細記載,如說曹嵩冢“冢北有碑,碑北有廟堂,餘基尚存,柱礎仍在。廟北有二石闕雙峙,高一丈六尺,榱櫨及柱,皆雕鏤雲炬,上罦罳已碎”。此外還對曹騰等人的墓作了著錄。這一帶至今還留有曹四孤堆等周圍十餘里的墓葬遺址。1970年後陸續對一些墓葬進行了發掘,其中的董園二號墓全系石結構,墓內長15.3米,寬10.2米,高3米,由甫道、前室、中室、後室、南北耳室、東西偏室組成,具有相當的規模。從墓葬中出土了大量字磚,字磚上刻有“為曹侯作壁”、“比美詩之比”、“曹騰字季興”等字樣。此外還出土有銀縷玉衣、銅刀、鐵戟、鐵幣、珍珠、金飾、玉飾等物。
曹操在亳州及其他地方留下的遺蹟,為無數後人緬懷曹操業績、研究曹操的生平和思想留下了極可寶貴的第一手資料。亳州人民對這些遺蹟極為珍視,細心加以維護和修整,相信這些遺蹟將與曹操的聲名和業績永存,在傳佈歷史知識、弘揚民族文化方面發揮歷久不衰的作用。
二“莫能審其生出本末”
關於曹操的家世,其說不一,特別是對曹操遠古祖先的說法很不一致,就連曹操家人的說法也是互相牴牾的。其說主要有三種:
一說為黃帝之後。相傳黃帝有個曾孫叫顓頊,顓頊有個孫子叫吳回。吳回的兒子陸終娶鬼方氏的女兒女嬇為妻,女嬇懷孕三年,孩子總生不下來。陸終最後只好用刀子剖開女嬇左邊腋窩下,生下了三個兒子;又剖開右邊腋窩下,也生下了三個兒子。其中的五兒子名安,賜曹姓,封在曹國。西周初,周武王將其弟振鐸封在曹國,稱為曹叔振鐸(周天子稱同姓諸侯為叔父),改封曹安的後裔曹挾在邾國。戰國時,邾國被楚滅掉,子孫分散,其中有的在沛定居下來。秦末曹參曾為沛縣獄吏,後佐劉邦滅項羽,封平陽侯,惠帝時,繼蕭何為相國。曹操即為曹參之後。持此說者除《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裴松之注引王沈《魏書》外,《三國志·魏書·蔣濟傳》注也說:“臣松之案蔣濟《立郊議》稱《曹騰碑文》雲‘曹氏族出自邾’”。曹騰是曹操的祖父,其碑文稱曹氏出自邾國,很可能代表了曹騰自己的看法。
一說為姬姓之後。曹叔振鐸被封在曹國後數百年,即周敬王三十三年(前487),曹國被宋國滅掉,曹國國君的後人被稱為曹氏,曹操即為這些後人之一。持此說者為曹操本人。《三國志·魏書·蔣濟傳》注:“魏武作《家傳》,自雲曹叔振鐸之後。”曹操的兒子曹植贊同這一說法,曹操死後,他在《武帝誄》中說:“於穆我王,胄稷胤周。”稷,即后稷,名棄,相傳為周的祖先,舜時為農官,別姓姬氏。
第一章少年行止(3)
一說為虞舜之後。魏明帝曹睿時,侍中高堂隆論郊祀事,認為魏為舜後,推舜配天。太尉蔣濟反對這一說法,認為舜本姓媯,其後代姓田,不是曹氏的祖先,並專門寫了一篇文章詰責高堂隆,指出“魏非舜後而橫禮非族,降黜太祖,不配正天,皆為謬妄”。但曹睿卻贊同高堂隆的說法,景初元年(237)在洛陽南面修築了祭天的圓形高壇即圜丘後,曾專門下了一道詔書,明確聲稱:“曹氏繫世,出自有虞氏,今祀圜丘,以始祖帝舜配。”到魏元帝曹奐被司馬炎廢掉時,《禪晉文》也說:“昔我皇祖有虞”,同他的叔伯兄弟曹睿(曹奐也是曹操孫子)站到了同一立場。
推測起來,曹操在世時其祖先可能就已經無考了。諸種說法大抵都為附會之談,其目的不過是為了藉此抬高曹氏的地位而已。
比較而言,曹操的曾祖、祖父和父親的情況是明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