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部分

當熊廷弼到來的訊息傳到後金時,李永芳急忙跑去找努爾哈赤,告訴他,這是個猛人。

努爾哈赤不以為然:遼東已經到了這個地步,這蠻子(後金對明朝將領的通稱)就是再厲害,也只有一個人,如何挽回危局?

李永芳回答:只要有他,就能挽回危局!

此後發生的一切,都證明了李永芳的判斷,只用了短短几個月,熊廷弼就穩定了局勢,此後他一反常態,除了防禦外,還組織了許多游擊隊,到後金佔領地區進行騷擾,搞得對方疲於奔命,勢頭非常兇猛。

於是,努爾哈赤決定,暫時停止對明朝的進攻,休養生息,等待時機。

這個時機的期限,只有一年。

然而正是這關鍵的一年挽救了明朝。因為此時的朝廷,即將發生幾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第九章 東林黨的實力

在很多的史書中,萬曆中後期的歷史基本上是這個樣子:皇帝老休息,朝政無人管,大臣無事幹。

前兩頭或許是正確的,但第三條是絕對不正確的。

隱藏在平靜外表下的,是無比激烈的鬥爭。而鬥爭的主角,是東林黨。

在許多人的印象中,東林是道德與正義的象徵,一群胸懷理想的知識分子,為了同一個目標,走到一起來了。他們懷揣著抱負參與政治,並曾一度掌控政權,卻因為被邪惡的勢力坑害,最終失敗。

我認為,這是一個比較客觀的說法。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一個問題,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一群只會讀書的書呆子、知識分子,是如何掌控政權的呢?

正義和道德是值得景仰的,值得膜拜的,值得三拜九叩的,但是,正義和道德不能當飯吃,不能當衣服穿,更不可能掌控政權。

因為掌控政權的唯一方式,就是鬥爭。

道德文章固然有趣,卻是無法解決問題的。

最先認識到這一點的人,應該是顧憲成。

在萬曆二十一年(1593)的那次京察中,吏部尚書孫鑨——撤職了,考功司郎中趙南星——回家了,首輔王錫爵——辭職了,而這事幕後的始作俑者,從五品的小官,考功司員外郎顧憲成——升官了(吏部文選司郎中)。

升官了還不說,連他的上級,繼任吏部尚書陳有年,也都是他老人家安排的,甚至後來回無錫當老百姓,他依然對朝廷動向瞭如指掌。李三才偷看信件,王錫爵打道回府,朝廷的歷任首輔,在他眼中不是木偶,就是嬰兒。

這是一團迷霧,迷霧中的一切,似乎和他有關係,又似乎沒有關係。

撥開這團迷霧之後,我看到了一樣東西——實力。

顧憲成的實力,來自於他的官職。

在吏部中,最大的是尚書(部長)、其次是侍郎(副部長),再往下就是四個司的郎中(司長),分別是文選司、驗封司、稽勳司、考功司。

但是,這四個司的地位是不同的,而其中最厲害的,是文選司和考功司,文選司負責人事任免,考功負責官員考核,這兩個司的官員向來無人敢惹,升官還是免職,發達還是破產,那就是一句話的事。

相對而言,驗封司、稽勳司就一般了,一般到不用再介紹。

有鑑於此,明代的吏部尚書和侍郎,大都由文選司和考功司的郎中接任。

而顧憲成先生的升遷順序是:吏部考功司主事——考功司員外郎(副職)——文選司郎中。

這就意味著,那幾年中,大明的所有官員(除少數高官),無論是升遷,還是考核,都要從顧憲成手底下過,即使不過,也要打個招呼,就不打招呼,也得混個臉熟。

此外,我們有理由相信,顧憲成大人也是比較會來事的,因為一個不開竅的書呆子,是混不了多久的。

現在你應該明白了。

在這個世界上,實力和道德,經常是兩碼事。

東林之中,類似者還有很多,比如李三才。

李三才先生的職務,之前已經說過,是都察院僉都御史,巡撫鳳陽,兼漕運總督。

都察院僉都御史多了去了,鳳陽是個窮地方,不巡也罷,真正關鍵的職務,是最後那個。

自古以來,漕運就是經濟運轉的主要途徑,基本算是坐地收錢,肥得沒邊,普天之下,唯一可以與之相比的,只有鹽政。

坐在這個位置上,要想不撈外快,一靠監督,二靠自覺。

很可惜,李三才不自覺,從種種史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