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8部分

都僵硬了的人就是想不透。

足協本來就應該和聯賽分家。足協把全部精力放到國家隊和青少年培養工作上來,為此,陳煒還專門請教過市場經濟學和社會學方面的專家,聽取了足夠的意見,才把那些寫到規劃上去的。

到最後新上任的體育總局局長劉建出面支援陳煒的主張。新官上任三把火,這兩個新官的火燒到一塊去了。

聯賽應該被推向市場,由市場來檢驗聯賽的生存能力。這是陳煒反覆強調的。

但五年之內足協並不打算完全放手,他計劃的是逐步建立起完善的賽制,轉會制度,基礎設施,人才培養機制等工作後,才徹底的和聯賽分家。到那個時候聯賽不會因為一點市場小波動就毀於一旦。在這個過程中,陳煒和足協不應該是決策者,而應該是輔助者。那麼決策者是誰呢?不是足協,卻也不會是各俱樂部,而是市場。

“五年之後,當我們的聯賽從基礎設施到俱樂部的建設經營都逐步走上正軌後,每場比賽的現場觀眾只要能佔到一個球場看臺的六成,那麼我認為這改革可以說初步成功了。這就是市場的驗收,如果達不到驗收標準,那麼我們就玩完!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夠群策群力,共同把工作做好。留洋也好,請洋教練也好,這些都只能在一段時間內改變我們的現狀。什麼是中國足球的根本?聯賽!魯迅說過:”中國不缺乏天才,但缺乏產生天才的土壤。‘聯賽就是中國足球的土壤,任何東西都是從這土壤中生出來的。只有把聯賽搞好了,觀眾人數多了,電視轉播更加賺錢了,足球周邊產業逐步發展起來了,俱樂部的日子好過了,我們才算擁有了一個片可以自己培養天才的自留地。“陳煒在得到了劉建的支援後,底氣也明顯足多了。在會議上慷慨激昂的給所有人描繪了這麼一幅中國足球的未來藍圖。說起來諷刺,陳煒一直強調搞足球要和政治分離,和經濟接軌,可是在關鍵時刻,他卻必須得到上面領導的支援才能繼續他的改革大計。

陳煒很有野心,如果說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那麼他就要做中國足球改革的總設計師。

在去年足協和各俱樂部爭個不休時,陳煒沒有參與其中,他就是在思考聯賽·足協·俱樂部·球迷之間的關係。

其實中國足協長期和媒體、俱樂部關係緊張是不正常的。因為本來大家的目的都是一致的。足協致力於提供好的遊戲環境,讓參與遊戲的俱樂部們樂在其中,賺在其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而不是年年被逼著做假帳,打腫臉充胖子。當俱樂部能夠賺到錢後,他們會加大投入力度,在主觀上是為了獲取更大的利潤,但客觀上卻幫著足協共同營造了一個良好的遊戲環境,也為他們自己創造了好的投資環境。

這其實就是一個圓。畫好了是一個良性迴圈,畫不好就成了惡性迴圈。現在的中國足球就屬於連圓都畫不好的地步。

足協的官僚主義色彩濃重,他們很多人搞足球,不是因為想搞,不是因為真正把足球當作了一項事業來搞,而是出於撈政績,混官職的目的,大搞各種成績指標,“政績足球”就成了中國足球的一大特色。

從這點來說,早已卸任的王俊生當初搞足球職業化,是真的在搞足球。而剛剛卸任的羅文強呢?則是在搞政治,不是搞足球。

十二月的足協主席述職中,所有五位主席都說自己“工作稱職,對得起黨和領導”。也許這裡面只有主抓奧運男足的陳煒還算稱職,其他幾個嘛……嘖嘖,真是大言不慚,吹牛不打草稿。搞足球的人要對得起黨和領導做什麼?最應該對得起的球迷,他們全都對不起。當然從“對得起黨和領導”這句話就可以看得出來:這便是官僚足球,這便是政績足球。

在想通了這種種關係,及其背後的一些原因後,陳煒才提出了“足協應該和俱樂部攜手合作,共同營造一個健康良好的聯賽環境”這樣的觀點。

他比羅文強聰明就聰明在羅文強自認為老子是當官的,老子是足協主席,俱樂部在老子面前都低人一等,都是孫子。老子說罰你錢就罰你錢,說扣你分就扣你分,說不帶你玩就不帶你玩。這種“霸權主義”自然會招致俱樂部們的反感和反抗,所以北京和大連“揭竿而起”了。

而陳煒從最開始就很低調,這和羅文強的強硬成了鮮明的對比。他在很多地方有意無意的舉止也增加了人們的好感。所以他上臺後,把足協放在和俱樂部同等地位上,也不會有太多人覺得突然。

按照國際足聯的相關章程,各國足協本來就應該是民間機構,在裡面上班的人就和普通白領差不多,也就只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