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誰也不會起什麼疑問。
一路上,商隊都對方信恭謹,這是見到他的力量之後的結果——現在方信已經戴上了三根羽毛了。
按照上次一人就幾乎殺死三十人戰士的超凡戰績,戴上五根羽毛都可以,但是由於誤會著方信藉著蜘蛛之神的力量才達成這個效果,因此方信只戴上三根,也就大家認可了。
說到這裡,在方信的感覺中,蜘蛛之神魯克特已經隕落,可是這個世界的人類並不知道——也許因為虛弱,這裡的神祇,經常陷入沉眠,通常幾十年上百年和祭司失去聯絡,這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沿途,隨時可以看見武士監督著奴隸來幹活,方信目光掃過,卻把這些田地的情況,一一掃描入內,記在心中。
“到了,到了,終於到了塔沙城了。”到了城門口,維克就高興地說著。
他的商隊,似乎很熟悉,稍說了幾句,一行人就直接入城。
城市的確很宏偉,方信經過一個月的思考,卻漸漸明白了原因。
安雅文明雖然是城市文明,但是和任何一種這個時代的文明一樣,都建立在農業的根基之上。
只是沿途所見,也許是奴隸沒有積極性,也許是武士和祭司過於寄託於神意,結果數千上萬年,農業技術都沒有絲毫改進。
這是一種極原始的耕作法:他們先把樹木統統砍光,過一段時間乾燥以後,在雨季到來之前放火焚燬,以草木灰作肥料,覆蓋住貧瘠的雨林土壤。
燒一次種一茬,其後要休耕1…3年,有的地方甚至要長達6年,待草木長得比較茂盛之後再燒再種。
而人口大增時,對農業的壓力越來越大,這就形成了惡性迴圈,所以安雅文明,才有著客觀的血祭基礎——透過血祭,自動把超出範圍的人口祭祀消滅。
這倒是相當有趣的方法,不去提高農業技術,產生更多糧食,而是把人口自動消滅——在地球上,或者大部分東方文明時代,也有著人口超過土地和農業的問題,那會產生定期的改朝換代來消滅人口的數目。
只是,透過血祭,神不但獲得了信仰,更獲得了血食,因此也縱容著這種行為,並且使除了和神有關的技術,都難以進步。
並且,在神權政治的體制下,所有的“衰敗之象”,都歸結為神的不滿,他們更多地建神廟,更頻繁、更隆重地祈禱,期盼能借神力扭轉乾坤——當然,就算是鼎盛的神祇,也無法承擔這永無休止的要求。
這樣做的結果是浪費了更多的人力和已十分貧乏的資源,無論是神祇還是人類,直至陷入不可救藥的惡性迴圈之中,而給予崩潰。
安雅古典文明可以說,在同時代,是高度發達的文明,但是它毫無例外地,全部崩潰了,自然有著必然崩潰的原因。
地球世界,還是主世界,安雅的後裔也許存在,但是作為文明主體,已經早早就消失在歷史之中了。
在代表著這個宇宙空間最強文明的主世界中,沒有安雅文明的存在,又自己失去了前進的力量,那這個世界漸漸腐朽和隕落,也就屬於理所當然了吧!
主世界與自我進化。
方信靈光一片,覺得自己已經大致地將諸世界和主世界,主流文明和失落文明,這兩者的關係猜測了出來,難怪這個世界會如此衰敗!
原來,一切的一切,只在於過於早熟了。
希臘文明,屬於早熟文明,結果就是滅亡了,幸虧還留下了不少文化。
華夏文明,也屬於早熟文明,遠超越同時代,建立了幾乎空前絕後的遼闊帝國,並且加以有效統治。
這就是早熟文明,早熟文明,無一例外,就失去了發展的潛力。
希臘不說,就單說華夏文明,以大範為例,如果沒有方信干涉,很可能,在一千年二千年後,還是三百年王朝迴圈,無法突破。
而神祇的因素,更是影響巨大。
在無數文明之中,神祇都會起推動作用,許多發明都在神的教導下,經常使之早熟,但是隨著時間推移,特別是在神權社會,神祇的反作用,也越來越大。
比如說,而安雅文明的許多方面,比如建築工程,由於和神有關,達到當時世界最高水平,能對堅固的石料進行雕鏤加工,透過長期觀測天象,已經掌握日食週期和日、月、金星的運動規律;雕刻、彩陶、壁畫都有很高藝術價值。
數學採用二十進位制,發現並使用了“零”的概念,掌握高度的數學和天文曆法知識。
安雅文明古老而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