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1部分

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張謙用低沉的嗓音,唸了出來:“當日大人所作這詩,憂國憂民之心大有,老朽就知道本縣會有一個好父母官,幸哉,幸哉,老朽年老體虛,卻未必見得到了。”

張謙七十六歲的人,在這個時代已經算是高壽,早就應該退了,只是本縣實在貧窮,因此少有舉子願意來當縣學教諭,才不得不掛著,其實一般已經不上差了。

方信就拱手說著:“本縣這次來,實是有事和張大人商量。”

“哦,知縣大人請說。”

“本縣檢視了縣學,當真是年久失修,本縣甚是感慨。明年,春忙後,是不是就修一修?”方信盯著他,說著。

“哦,大人有此心,真是全縣讀書人之幸啊!”張謙頓時眼前一亮。

這人其實的確是愛才好文之人,據說前些年,多次接濟教導貧困士子,前些日子受了五十兩銀子,也是因為年老了,不得不為子孫計,這也是人之常情。

現在一聽這話,頓時就心動了,想了想,問著:“縣衙銀錢向來不足,這個?”

“張大人放心,這本縣自會籌集,不會向百姓取一分一錢,這事既然本縣說了,就自然不必擔心銀子,只是,還望張大人,老先生,主持才是。”方信說著。

“大人要修學舍,實是教化大事,老朽代全縣學士謝了,只是,老朽的確老了,怕無能為力了。”

“老大人德高望重,非先生出面不可啊,至於具體事情,自然無需老大人親自去作,不知老大人可有得力子侄?由他做來就是,而且,請恕本縣冒昧,老大人年老,這教諭的位置,也可和本縣說說,事先安排幾分。”方信就如此說著。

雖然任命縣學教諭,是府學正批准,省學政備案的事情,但是縣令在其中實是最關鍵,一般推薦上去,不會被拒絕。

張謙更是眼前一亮,這等於是給他一個官位,想了想,雖然眼神黯淡幾分,卻還是笑地說:“老朽有一弟子,卻是潘正凡,十年前就中了秀才,可惜一直沒有中舉,但是人品厚著,可以一用。”

卻沒有把自己兒子推薦上去,方信知道,他的次子已中了秀才了。

“既然如此,那就由老大人的意思,新年過去,就先由他補上從九品教導,先替老先生主持這學院之事,待學院建成,有些功績,也可升遷。”方信就斷然說著。

“那我就替此子多謝大人了。”張謙露出幾分笑容:“此子就在本村,待我喚人過來。”

下面的氣氛,就客氣了許多,方信見他精神還好,就問些經典上的問題,張謙這人,真正是讀書人,一說到這個,開始時還好,說了一段,就被吸引,立刻全神貫注,時不時論起經來了。

等說著說著,就說到書法上,當下,張謙就要見識一下榜眼公的書法,留著家傳寶墨。

方信也毫不推遲,就想寫些春聯,卻聽見張謙說:“大人如果肯的話,就把那首詩寫了下來罷,也讓後世子孫知道仁人之風。”

當下取出珍藏的上等卷軸之紙來,展開,方信上前,站在案前,磨著墨,片刻之後,神完氣足,右手執筆,蘸了墨,就寫了上去,以腕運筆,筆勢如龍蛇,精氣凝轉折,頓時就把全詩寫就。

最後,又寫上“從江府李睿”,然後還取出自己的私印,上了印泥,印了上去。

張謙雖然在本縣德高望重,但是畢竟學識有限,直見這四行字,筆意剛健,又在轉折中見婉轉,而且氣魄不凡,一時神為之奪,竟然說不出話來,過了許久,才嘆地說:“果真是榜眼公之筆,吾等遠不及,此書可為家寶。”

就在這時,外面進來一箇中年人,四十歲,雖是青衫,卻已有補丁,臉上也些飢寒之事,方信這才明白,自己縣中秀才待遇高,但是窮苦的縣中,未必有此如意。

進來之後,見了禮,張謙就說了這事,潘正凡頓時大喜,連連磕頭行禮:“多謝知縣大人,多謝恩師推薦,學生真是永世難忘。”

說著,眼淚就下了。

張謙嘆地說:“潘正凡,如你有此際遇,就當多教化士子,讓本縣多出幾個秀才和舉人,本縣開國以來,還沒有出過進士呢,這次修舍,是大人一方教化之心,而吾等也要在此出力,才能不負了朝廷,大人,士子之意。”

潘正凡垂首聽教,恭聲說著:“恩師說的甚是,學生必銘記在心!”

方信也就笑著:“潘大人,以後縣學,就多用心,恩,今年年份,本縣等會,就命人送來,也過個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