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京城第一公子”只怕要佔盡了優勢啊!
此外,既然已經擔負了罪名,被以假亂真,被撕破了臉,皇帝也沒了選擇,只能將錯就錯,一錯到底!
三刻鐘前,皇帝下了命令:所有禁軍全力剿殺萬歲山上南軍。能活捉的最好,捉不到還負隅頑抗的,便格殺勿論。尤其是今日殿中參宴的那十幾位南軍將領,務必捉拿或剿殺。
可是狀況實在不盡如人意。山上南軍的大部隊倒是因為目標巨大,幾乎被皇帝一舉拿下,只勉強逃脫了二三十人。
但有賓客掩護的那一撥百來人的南軍和眾將,卻是勉勉強強只俘虜了不到四分之一。
那幫人一下山便化整為零,散開在了偌大的外城區域,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之中。
當皇帝還在猶豫是否連夜擾民繼續緝拿,還是偷偷進行排查時,城中卻是傳來了叫他始料不及的訊息。
被關押在都察院大牢的嘉和郡主突然暴斃而亡了!
來通報的,是一頭汗水的都察院最高長官,左都御史唐某。他戰戰兢兢趴在地上,渾身打顫如篩糠子的模樣告訴皇帝,這事絕對千真萬確!
而嘉和玉隕的時間點,恰恰就是與萬歲山這邊騷亂進行的同時。這一巧合,不得不叫人將兇手的嫌疑放到殺害嘉和親爹的皇帝身上。
畢竟人是在都察院大牢沒的,而都察院恰恰是由皇帝直接負責。只要是個人都會猜測是皇帝因著對平南王的不滿,將怒火發洩到了嘉和的身上;又或是嘉和作為皇帝與朱廣平談判的籌碼,最後談崩之後被殺雞儆猴了?……
而最關鍵的是,訊息明明已被封鎖,卻依舊不脛而走了。都察院官兵還未來得及調查清楚郡主死因,外邊便已有了傳言!
事發蹊蹺,連連阻止卻已來不及,都察院傾囊而出,很快便在各大集市,主街,茶館,妓院抓到了正散播謠言之人。
即便如此,這事到此刻為止,竟已經鬧得滿城風雨,整個京城上起達官貴人,下到小老百姓,幾乎是無人不知!
沈默雲看了眼漏鍾,此刻已到亥時(晚10點左右),大周朝子民的習慣都是日落而歇,天色一晚街上行人便將驟減。可即便如此,這事端竟還能以野火之勢迅速蔓延,這分明是有人在推波助瀾了。
只怕那邊人還未死透,另一邊便已有人開始散播傳言了吧?
皇帝怒掀了一張桌子,這分明就是陰謀!原來自己早就被算計了!
“你們的人呢?都死去哪裡了?嘉和該是重兵看守,怎會著了他人之道?”皇帝咆哮著,今日的算計如潮而至,早已將他逼得頭頂冒煙。
“皇……皇上息怒……”唐御史早已沒了正二品官員的威風,磕頭如搗蒜,“臣,臣……臣還未說完……”唐御史連雙唇都在打顫,額頭也已經磕破,血珠子滾落卻不敢擦一下。
還沒說完?
皇帝腿軟了,直接一屁股坐進了圈椅裡。
他很清楚,這幫老油條說話素來都是反覆推敲,然後循序漸進。那還未登場的,絕對是壓軸的大戲。
唐御史再不敢看皇帝一眼,恨不得將頭鑽進腳下的青磚裡去。
原來,嘉和的死還不是最壞的!
更糟糕的有一:發現嘉和暴斃之人不是都察院的牢頭,而是晚膳之時前去都察院大牢探視嘉和的三名郡主親衛。
二:那仨親衛們發現郡主去世後義憤填膺,悲痛欲絕,不知怎麼的,最後全部死在了牢中。
經查證,這三名親衛便是此前一直與嘉和有風言風語傳出,疑似嘉和男寵的傢伙。而偏偏到此刻才有人認出,這三人乃是天津衛指揮使何英的三子。
不說皇帝,沈默雲聽到那最後一句也是心臟突突跳個不停!
她一直奇怪,為何上元之後嘉和突然去了天津衛。她也早與郭嘉偷窺到嘉和養了面首。可她不知道,原來這什麼二三四郎竟然還是有身份,有地位,大有來頭!
她覺得嗓子都開始疼了!這意味著什麼,皇帝絕對比自己清楚!
“何英!天津衛!……三人全死了?”皇帝面黑如炭。
“是!”
“各自死因?”
“初步判斷郡主是被毒殺,那三位,還……還未查出……”
“可有來得及封口?”
“訊息……走漏了……”
這下好了,不用猜也知道,謠言定已經演變成了:
殘暴的皇帝忌憚親皇叔手中的兵權,嫉妒親皇叔的威望,覬覦親皇叔勢利,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