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1部分

兩個人哈哈大笑起來。

1955年4月下旬的一天下午,烏雲密佈,驟降春雨,裝甲兵工程系403教授會助教符啟霈進系大樓路過門衛,看見警二連的衛兵沒穿雨衣,衣服被淋溼了,就把自己的雨衣脫下來給衛兵披上。警二連戰士寫了篇短文《一件雨衣的故事》登在《工學》報上,表揚這位愛護戰士的教員。奧列霍夫知道了,他讓蘇聯翻譯甫維卡給院辦打電話,接電話的是秘書王秉衡。

甫維卡說:“首席顧問認為,這件事應該受到批評,因為它違背了衛兵勤務條令。”

王秉衡吃了一驚,趕快往上邊彙報。這就是哈軍工歷史上有名的“雨衣事件”。

在後來的幹部會議上,奧列霍夫就“雨衣事件”批評道:“衛兵在執行勤務中是一時一刻也不能分散注意力的,哨兵出事常常是在他不注意的時候,在不警覺的瞬間被敵人暗算襲擊的。我們蘇聯在衛國戰爭中有過多次這種血的教訓,敵人化了裝,以關心哨兵為誘餌,靠近哨兵後動手的。現在雖然是和平時期,但衛兵也應該養成一種戰時觀念,在執勤時絕對禁止在崗位上與任何人談話和接受物品。”你能說奧列霍夫講的沒有一點道理嗎?

對首席顧問的批評,不少幹部不以為然。陳賡會後對大家說:“首席顧問從嚴格執行條令出發,意見是對的,不要反駁他;但也不要批評我們的幹部和戰士,我軍尊幹愛兵的光榮傳統是必須保持的,大家今後注意遵守衛兵條令就是了。”

7月6日,《工學》報編輯室專門為“雨衣事件”做了檢討。

三年後在“反對教條主義”的運動中,“雨衣事件”被當作哈軍工教條主義的典型例子,譚政大將在作報告時,肯定了為戰士穿雨衣的作法,為雨衣事件“平反”,此乃後話。

17 條令如山 奧首席細查內務衛生(4)

嚴格執行條令條例,實現正規化的校風建設,是哈軍工的優良傳統,當時,各級領導幹部以身作則、一絲不苟的精神令人欽佩。有一次,陳賡和奧列霍夫沿文廟街向東走,在快到空軍工程系的路上,偶遇迎面而來的唐鐸,只見唐鐸軍容嚴整,立正敬禮,大聲喊道:“一系全體同志注意了,立正!報告院長同志和首席顧問同志:一系全體同志正在工作和上課當中,請指示!” 陳賡和奧列霍夫立即還禮,簡單詢問幾句,唐鐸這才敬禮離去。翻譯鍛鋼想笑沒敢笑,他看看四周,就唐主任一個人嘛。這就是軍人!

6月的哈爾濱是一年中最好的季節,松花江水歡暢地滾滾東去,太陽島上叢林蔥蘢疊翠,白楊飛絮,颳起“六月雪”,丁香飄香,引來群蜂忙。

軍工大院,出早操的學員們以班為單位,在文廟街上跑步,“一、二、三、四”的響亮口令聲,此起彼伏。一期學員經過了84天的高中文化補習,已進入複習和準備本科入學考試階段,人人努力向上,誰也不敢鬆勁。

陳賡今天起得早,衝完冷水澡,看了一會兒報紙,就到路上遛彎兒,他心中有事,轉了一小圈就掉頭折回小平房,敲了敲張衍的門。

張衍正在洗臉,滿臉的香皂沫兒還沒擦淨,大花臉就來開門。

“今天秦基偉來,該準備的都落實了吧?”陳賡進屋坐下,看著張衍擦臉,問道。

張衍說:“都準備好了,上午10點我帶幾個處長去火車站迎接,下午就在王字樓禮堂作報告。”

“我也去火車站!”陳賡站起來說,“那是我們志願軍的英雄軍長,也是我們三兵團的驕傲,我和你們一塊兒去歡迎他。”

志願軍三兵團15軍軍長秦基偉是中國“將軍之鄉”——湖北紅安縣人,1927年參加革命的老紅軍,素以英勇善戰,果敢剛毅聞名全軍。抗美援朝的第二年春天,作為三兵團的三個主力軍之一,秦基偉率15軍入朝參戰,直接受陳賡指揮。1952年10月,上甘嶺戰役就在15軍和12軍防守的一塊只有平方公里的彈丸之地上展開。在長達44個晝夜的攻防爭奪戰中,兩個軍的將士與敵人殊死搏鬥,共殲敵萬人,取得舉世震驚的“上甘嶺之戰”的勝利。

1953年夏,秦基偉奉命回國。在北京,彭德懷向毛澤東舉薦這位英雄軍長,毛澤東於6月10日在中南海接見了他。

陳賡聽說秦基偉回到北京,住在前門外的部隊招待所裡,馬上打電話找到秦基偉,邀請他來哈爾濱,為軍工的教職員工和學員們作報告。秦基偉見過毛澤東之後,立即登車北上,去見老首長陳賡。

兩人在哈爾濱火車站的月臺上重逢了。秦基偉中等身體,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