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籌委會宣告成立(2)
陳賡又詳細介紹了8月份與奧列霍夫一行在全國考察時討論過的建院方案。與會的人員都低著頭,儘可能詳細地記錄陳賡的講話。好在院子裡幾株高大的老槐樹為大家遮著陽光,人們全神貫注地聽陳賡講話,竟感覺不出頭頂上一片煩人的蟬鳴聲。
稍事休息,陳賡又宣佈繼續開會。他拿著幾頁文稿和主席臺上的張述祖、徐立行、李懋之三個人小聲討論著,儘管籌備委員會事先已就各項工作計劃徵求過有關人員的意見,但民主作風甚好的陳賡還是想多聽聽大家的反映。
陳賡又站了起來,這一次他沒有脫稿,而是一字不差地宣佈文稿上的內容:
“同志們,8月22日,我們的籌備委員會獲得中央軍委的正式批准。籌委會委員由如下這些同志組成:
陳賡、徐立行、張述祖、李懋之、張衍、胡翔九、黃景文、任新民、沈正功、趙子立;我任主任委員,我提議由徐立行、張述祖、李懋之三位同志任副主任委員。
工作人員有:周祖同、馬明德、嶽劼毅、鍾以文四位教授,還有許鳴真、傅德林、吳兆光、高慶魁、徐文林、黨中才、苑野君等同志。
我和三位副主任可以經常接頭,解決一些問題。以後,一個月開一次大會,檢討和研究工作。這樣,籌備委員會今天就算正式成立了。
下面我說一下工作分工問題。關於校舍,軍委已做了決定,但該單位還不太願意搬,這樣不行,我們必須親自去跑,還要提出修建計劃,明年一開春就開工建築;其次,審查組織系統表格並加以確定,根據編制制定預算概數,報軍委批准;另外,教授的聘請,本月3號就提出,再晚了人家都開學了,就不好辦了;招收助教問題,也應立即動手,去各軍區物色……學校由幾個部分合起來,組織很容易龐大,沒有用的人員不要帶來,而決定來的人員的家屬應早做準備,如何安置;教材收集應很好地去進行,一腳踢開舊的是不行的,必須從這些教材中挑選、節錄,哈爾濱工大完全用俄語教材,我們目前還辦不到。我們應該馬上組織人員去各個大專院校參觀、接洽,以便收集教材。最後,還要準備好到各個兵種參加會議,向他們提些什麼問題。具體來說,解決上面這些問題的分工是:
校舍問題由徐立行同志去催辦,胡翔九、沈正功同志去看房子,決定將來如何使用,並把房子圖樣製出來;
組織系統表的審查,起草預算編制表,由徐立行、李懋之、張衍、馬明德四人負責;
教授聘請,由張述祖同志主持;
招收200名助教和學員招生問題由張衍負責,和黃景文、馬明德、嶽劼毅、周祖同等組成招生委員會;
整理機構,處理幹部問題,由李懋之、張衍、胡翔九同志負責;
教材、教學裝置問題由李懋之、張述祖同志負責,一方面到各個大學參觀,一方面到###瞭解。
到空軍、海軍和裝甲兵參觀要指定組長,目前先到海軍,由黃景文同志任組長,參觀要細緻,要帶回東西來……
以上分工有交叉,這樣便於互相瞭解工作進展情況,密切配合。大家要辛苦一點,各組牽頭幹部要自找助手,組織開會,研究問題,經常碰頭,遇緊急事情可隨時開會討論。”
陳賡就像當年指揮千軍萬馬作戰那樣,向部下下達了戰鬥命令,果斷、明確、周詳,這種舉重若輕的大將風度給與會的人們以極強的感染力,特別是南京來的學者們,他們是第一次聆聽陳賡的報告,如醍醐灌頂,春風拂面,只覺得有一股暖流衝擊著胸襟。從委員們的分工可以清楚看出陳賡團結來自三大山頭幹部的寬闊胸懷,特別對來自南京的教授們委以重任,這樣大刀闊斧的重用知識分子幹部,在建國初期是十分罕見的。
在佈置了具體工作任務之後,陳賡用斬釘截鐵的口氣結束他的講話:
“以上各項工作都要抓緊進行,對上對外都用籌委會的名義辦事。籌備工作在北京要辦的,比如批准計劃,確定原則,爭取三個月基本辦完。5月初遷往哈爾濱辦公,北京只設一個辦事處。”
籌委會恰似一列已經啟動的火車,開始在軌道上加速,陳賡就是火車頭,他放手讓大家工作,自己則以主要精力抓師資和校舍兩件最緊迫、最棘手的大事。以他在中央上層的影響力和良好的人際關係,尋求中央對籌委會的支援。
9月2日,各個工作組分頭準備工作方案,徐、李、張三位副主任委員自然最為緊張和忙碌,不時出入各個房間。這座昔日顯赫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