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中又列出組織系統表,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和公共課教授會的名稱。
奧列霍夫和另三位蘇聯專家認真聽取了方案介紹,經過短時間的討論和個別處的修改,方案獲得一致透過。
奧列霍夫高興地說:“按照這個方案,我們將建設一座‘院中有院、系中有系’的大學,這種軍事技術學府在蘇聯沒有,在世界也不曾有過。”
陳賡簡短地總結這次全國考察後說:“方案僅是個草案,回北京後要報軍委審批。”
黃昏時分,當飛機衝上深藍色的天空時,陳賡在座位上獨自沉思起來,明天他要送奧列霍夫一行回國,後天將在北京成立籌委會,準備工作是否都已經落實了呢?
。。
第5章 風雨人生 張述祖喜迎上海解放(1)
風雨人生 張述祖喜迎上海解放
金盆聚寶 陳市長誠邀專家出山
話分兩頭。當陳賡和徐立行陪同蘇聯專家在各地考察的時候,奉調來京參加籌建學院工作的各路人馬正按陳賡的指示分頭忙碌著。人們經常看到一位50歲開外,身材魁梧、額頭寬闊,一派學者風度的人,認真地與陳賡的老部下們商量工作。此人就是華東軍區司令部軍事科學研究室副主任,中國著名的彈道學專家張述祖教授。
哈軍工的早期史料證明,張述祖是協助陳賡建立哈軍工的眾多高階知識分子中的傑出代表。張述祖坎坷的人生苦旅,濃縮著中國一代愛國知識分子的夢幻與追求,奮鬥與挫折,痛苦與歡樂。
張述祖生於晚清光緒二十五年,即公元1900年,江蘇南通人。張述祖9歲時,正逢著名的實業家張謇創辦學校,這個農家窮孩子才得以走進校門。少年張述祖天資聰慧,又意志堅強,儘管國難家憂,卻能始終如一地奮發苦讀,終於在23歲時考取東南大學物理系。1927年,張述祖畢業留校任教,此時東南大學已更名中央大學。兩年後,張述祖報考江蘇省的公費留歐生,他選擇了科學發達的德國。誰也沒有想到一介窮書生竟獨佔鰲頭,張述祖數理基礎之好,學問之精,一時在中央大學傳為美談。
張述祖來到柏林的時候,已是落葉滿地的深秋季節。看到德國發達的科學技術,想想中國的貧弱落後,張述祖滿腔憤懣化為“科學救國”的決心,他想學兵器技術和彈道學,或者學高電壓技術,然而他過於天真,德國人怎麼會允許他自己選擇與軍事有關的學科呢?幾經碰壁,最後只能在柏林大學物理研究所落下腳,師從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納恩斯特所長,研究大科學家普朗克教授提出的“電壓下不同濃度電解質”的研究課題。他辛苦學習了三年,於1932年11月透過論文答辯,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
此時,日寇強佔我東三省的訊息傳到德國,張述祖義憤填膺,他寫信給江蘇省政府,請求回國抗戰,受到訓斥,令其繼續學習。深受刺激的張述祖反覆思考,認為中國國勢不振,主要在於科學落後,尤其是軍事科學不發達。物理學是遠水救不了近火的,應該改學軍事科學,以便將來回國能大量培養軍事技術人才。主意一定,他便積極活動於柏林各大學和研究機構之中,已是博士的張述祖總算有了點社會地位,國民黨政府駐德大使館願意出面幫忙。他終於如願以償,進入柏林工業大學工程物理研究所,跟著名彈道學家克朗茲教授研究彈道學。工作之餘,張述祖曾為德國兵工廠解決若干生產技術問題,中國學子的才華令德國人刮目相看。在克朗茲的指導下,張述祖在內外彈道方面的研究不斷深入,不久,他的博士論文《幾個重要外彈道解法計算精度的研究比較》順利透過答辯,並收入克朗茲的專著《彈道學——補充本》之中,他又獲得了彈道學博士學位。
認準“科學救國”的大目標,張述祖如飢似渴地鑽研國防工業技術,他經常去旁聽有關裝甲、海軍和空軍的技術課程,一些專為德國軍官開設而不準外國人旁聽的課,如槍炮製造、彈藥、坦克等,張述祖則不惜酬金請德國教員私下教授。1936年,他白天跑兵工廠實習,掌握國防工業實際知識,晚上經常整理實習筆記到深夜。勤奮刻苦的中國博士生引起德國金髮女郎的愛慕,鄰居一位教授的千金向他暗送秋波。張述祖卻故作愚鈍,他的心裡早有一位深愛的漂亮姑娘,她就是畢業於江蘇醫學院,在國內苦苦等著張述祖的陳德華。
著名的進步作家鄒韜奮是張述祖的同鄉,1934年,鄒韜奮赴歐洲遊歷考察,在德國期間就住在張述祖的宿舍裡,兩個人同吃同住,常促膝長談至夜深。張述祖不僅資助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