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開始後,部隊奉命歸國,老一團向滇桂黔方向發展,不久黃景文升任滇桂黔縱隊參謀長,當時縱隊已有正規部隊四萬五千人,游擊隊十萬人。陳賡兵團進軍雲南時,滇桂黔邊區縱隊與大部隊會師,配合四兵團解放昆明,從此黃景文就成了陳賡的部下。陳賡奉命進入越南時,黃景文主動請纓:“我去過越南,情況熟。” 在越北前線,黃景文被陳賡委以重任,他出生入死,克敵制勝,有一次他的掩體被炮彈炸塌,險遭不測。越北抗法戰役後,胡志明主席曾兩次向陳賡提出,要把黃景文留下來,陳賡笑笑,婉拒道:“老黃回國還有任務呢。”
黃景文有戰功而不自傲,潔身自好,淡泊名利。本來是個軍職幹部,他卻熱心籌辦軍校,甘願到軍區軍政大學當個副師職的教育長,這些都給陳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刻,陳賡和黃景文坐下來,一起研究南下延聘教授的問題,把可能出現的困難做了一番分析。最後,陳賡把裝調令的大信封交給了黃景文,叮囑道:“關於首批請調的教授,有的是總理籤的調令,有的是小平同志籤的調令,應該讓有關大學和教授本人充分理解中央的重視程度。總而言之,這次南下,任務重,時間緊,我派趙子立做你的助手,趙教授工作細心,為人厚道,你們一定會配合好的。”
送走了黃景文,陳賡按著工作計劃,親自帶人去清華大學,認認真真地參觀學習,向清華的領導同志請教辦學經驗。當週培源、何東昌等人陪同陳賡參觀各個實驗室時,清華的師生驚訝地注視著光著頭,一身舊軍裝的陳賡,啊,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常勝將軍啊!
再說黃景文一行人於國慶節後來到大上海,在靜安寺的招待所住下。當時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工作已基本結束,黃景文和趙子立帶著助手,奔波於華東###、人事部和各有關高校之間,他們瞭解到各高校的人事關係已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例如,浙大理學院和上海復旦大學理學院合併,軍事工程學院要調的浙大教授盧慶駿已隨浙大教務長蘇步青教授調到復旦,另一位浙大教授梁守槃也被調往華東航空學院。黃景文知道,地方高校對即將成立的軍事工程學院缺乏瞭解,主動向他們介紹軍工的性質和成立的意義,消除人們的誤解,是爭取地方高校支援的第一步。果然,黃景文的坦誠,贏得上海各高校領導的敬重。
8 知遇之恩 張述祖秉燭薦賢才(5)
黃景文十分注意調查研究,那天他對趙子立說:“透過和南方知識分子的初步接觸,我看他們主要的思想顧慮是害怕東北的嚴寒天氣,怕生活不習慣。”
趙子立點頭道:“聽說在教授們的家屬中傳說到了哈爾濱會凍掉鼻子的。”
黃景文笑道:“東北就那麼可怕?也有人擔心軍隊辦不好大學,影響了專業,所以我們要做好細緻的思想工作。”
令趙子立欽佩的是黃景文求賢若渴、鍥而不捨的工作精神,對擬調教授,他一次又一次地登門拜訪,把思想工作做到本人和家屬的心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黃景文的工作頗見成效。
但是從復旦大學調走盧慶駿卻遇到不小的阻力。黃景文與校黨委書記兼副校長李正文友好地商談過幾次,復旦提出一些具體困難,強調盧慶駿擔任的兩門課找不到人替代。
黃景文特地到復旦數學系,拜訪了盧慶駿,一見面,黃景文就覺得盧慶駿教授氣度不凡,他中等身材,留著短而濃的平頭,說話語氣平和;對於盧慶駿來說,這是他第一次與解放軍高階幹部接觸,顯然,這位平易近人、全身透著書卷氣的首長令他十分好感,兩個人挺談得來,盧慶駿表示,一切聽從組織的安排。
盧慶駿是江蘇省鎮江縣人,生於1913年3月。幼時家貧,在父母的教育下,他胸懷大志,功課極好;1936年夏畢業於浙江大學數學系,翌年秋回浙大工作,在抗戰中隨校西遷,貴州辦學8年,每晚在兩根燈草照明下備課,其志益堅,學問大進。1946年,浙大選派盧慶駿赴美國芝加哥大學留學,苦讀兩年,獲數學博士學位,最後一年在該校當研究員。1949年5月2日,在杭州解放的那一天,他回到祖國,仍回浙大任教,他是數學家陳建功和蘇步青的高足,在學術上頗有建樹。
黃景文認準盧慶駿正是建立軍工學院所急需的名師,他知難而進,盡力想解開與復旦大學之間的疙瘩,在他的耐心解釋下,復旦的領導不再懷疑軍工學院的辦學水準,也承認調盧慶駿不是“大材小用”,但鑑於幾位老教授的反對,誰也不好拍板放人。
從外表上看不出黃景文內心的焦急,他依然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