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般在4天之內就可以順利抵達災區,即使是救災裝置和基礎設施不及日本的國家都能做到這一點。從這個角度講,日本發生如此大的強震之後,救援車隊應該在第一時間內抵達災區,可是日本重災區的救援行動卻差強人意。雖然日本首相菅直人命令10萬名日本自衛隊緊急奔赴災區,但救援車隊卻在地震發生一週後才行駛到該地區為緊急救災車輛預留的高速路上。顯然,日本救援車隊和救援人員已經“姍姍來遲”。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阻礙了救災的速度呢?

國際慈善團負責全球緊急援助事務的官員蘭迪·馬丁曾表示:“日本民眾對政府的期望很高,因此一些民間救援團體很難找到用武之地。而日本的迷宮式的官僚制度也嚴重阻礙了救援工作。”正如他描述的那樣,日本人對官僚作風的熱衷確實是阻礙救災進展的重要原因。

日本宮城縣的政府工作人員曾表示:“我們需要對災民數量以及每個避難所需要的物資的數量進行認真的統計,然後對庫房的物品進行歸類。在完成這些工作之後,我們才能把救災物資發到災民手中,但我們的人手遠遠不夠。”

日本官員的這個說法引起了民眾的關注。民眾發現政府一方面抱怨人手不夠,另一方面卻不願意投入大量的志願者。雖然日本已經有很多人主動要求到災區參加救援,但日本政府認為,這些經驗不足的志願者自身的安全都無法得到保障,如何參加救援呢?因此,在政府的阻撓下,只有一些經驗豐富的救災團體能夠來到災區參加救援。儘管很多日本民眾都希望使用自駕車到災區為災民送食物和保暖用品,可根本拿不到日本警方提供的通行證。

地震發生後,IBM東京公司的一位負責人曾表示願意將救災物資從東京運到重災區,可得到的答覆是“不允許”。對此,這位負責人抱怨道:“在特殊時期,我們不要被法律的高牆擋住一切,應該特事特辦,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救援的價值。”

同時,日本NYK航運公司也曾表示願意盡公司的一切能力支援災區,並提供一艘集裝箱運貨船用於向沿海直升機的停靠點運輸救援物資。可政府卻拒絕了這一提議,拒絕的理由是:“該公司沒有獲得政府頒發作業的許可證。”還有一些國際醫生團體也想加入到災區的救援行動中,可由於他們沒有取得在日本的行醫資格,也被“拒之門外”。

實際上,一些國際上向日本捐助的藥物在地震後幾小時就已經到達日本,但由於日本相關機構遲遲沒有批准這些藥物的使用權,所以它們一直躺在庫房中。有人抱怨政府對藥品的批准時間過長,這會使那些需要藥品治療的人病情加重。但可悲的是,在藥物得到政府的批准之後,運送救災藥品的卡車還要得到政府的批准才能運往受災地區。

此外還存在汽油的供應問題。日本南部地區汽油的供應相當充足,而在日本北部,如果沒有特別許可證,購買汽油也是一件令人們非常頭疼的事,僅僅10升的汽油也要人們在排隊等候很長時間後才能買到。

在地震發生後,日本政府第一時間內並沒有向鄰國求助,而是接受了駐日美軍基地的支援,日本政府的這個舉動令人吃驚。一位國際非政府組織駐東京的負責人表示:“日本面對如此大的地震,仍然要在行動之前得到緊急援助中心的批准,這導致他們的救援速度放慢。有效的救援方式是讓越來越多的救援組織加入到救災的行動中,而不是延誤救災的最佳時機。”對於日本政府的“官僚主義作風”,美國《時代》週刊3月22日撰文諷刺道:“在日本,黑幫是唯一可以不用得到許可就能迅速展開救援活動的組織。”

其實,日本官僚制度有一定的歷史淵源,在明治維新時期就已經確立,並且持續了140年之久。在日本政府的潛意識中,“只有自身主導才能使日本發展”的觀念根深地固,因此,日本的官僚制度在此後的發展過程中成了任何人都不能觸碰的“神聖之物”。正是在這種“以自我為中心”思想的影響下,導致處於世界富國之列的日本淪落到“救災不利”的地步,這一點不得不令人反思。

2。日本管理危機——天災之後的人禍(1)

自日本發生強震和海嘯以及由此造成的核洩漏事故以來,全世界的目光就緊緊地“鎖住”了日本。引起世界關注的不僅是日本地震事態的進展,還有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的救災表現。對此,分析人士一針見血地指出,日本在此次危機面前陷入了“管理危機”,使日本人民在經受天災考驗之後遭遇人禍。

《紐約時報》曾在地震發生後的第8天撰文指出:“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