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部分

。裴行儉主持吏部典選十餘年,甚有能名,與李敬玄一起為世所重,時人稱為裴、李。而他的赫赫戰功可與劉仁軌比肩,提到唐代儒將,必然首推裴、劉。裴行儉才兼文武,出將入相,深為武后所忌,武后當政之後,裴行儉成為她重點打壓的人物之一。現在有學者為了說明麟德元年後武后已經大權在握,視高宗如傀儡,因此地位穩固,不必連殺兒子,就連劉仁軌和裴行儉的升遷,也被說成是武后寬宏大量,任人唯賢的標誌,實在有些表錯情了。此外,受上官儀事件而罷相的劉祥道也並沒有喪失其政治影響力,高宗泰山封禪,武后以皇后的身份代表后妃為終獻,劉祥道則作為公卿的代表為終獻,事後又進爵廣平郡公。如果不是劉祥道早死,恐怕也是武后前進路上的絆腳石。

由上所述,與其說上官儀事件後武則天與高宗二聖臨朝便標誌著武后的權力就已超逾高宗,天子拱手,毋寧說這是高宗向天下臣民認可了武后參政議政的合法性,從而為武后進一步攫奪政權創造了條件。而武后當時恐怕也並沒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可以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