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負有完全責任。大周朝的女皇竟然為隋朝的廢太子楊勇打起抱不平來了,這實在是件很有趣的事。不難想象女皇當時的心情,大權在握,快意恩仇,看著當年位高權重的仇家一個個匍匐在自己的腳下,那種快樂想必是世間的極致吧!權力帶來的誘惑不是不吸引的。

不知道逃回幷州的武士彠是否也有此感受,但從那以後他就走上了另外一條道路,積極地往官場上鑽營。先是花錢買了個小官噹噹,而後著意接納當地最高行政長官李淵。他是最早勸李淵太原起兵的人物之一,甚至還捐出了家產供李淵打拚,——考慮到他當時屬於煬帝派來監視李淵的王威手下,不能不佩服他眼光還是很毒的。這位木材商人的智慧絕不僅僅只是在商場上。亂世風雲變幻,捨棄人人看好的魏公李密而死心塌地地投效李淵,甚至不惜將身家性命和萬貫家財投入這樣一場豪賭,他的膽量可也相當驚人了。絕高的智慧,精準的目光,在必要時不惜捨棄一切放手一搏的勇氣和冒險精神,日後都被他女兒繼承,甚至走得更遠。然而,讓我感興趣的不是他的膽量,而是他的決心。辛辛苦苦積攢的萬貫家產可以捨棄,自家性命可以不要,甘冒毀家滅族的風險,也要強登上這個本不屬於他——一個商人能參與的政治舞臺。這樣的頑強執著,這樣的不顧一切,其背後是急於擺脫自身寒微階層的焦灼和對世俗權力的渴望。

武士彠的投資得到了豐厚的回報,定鼎長安之後,他被列為從龍功臣之一,算得上開國元勳了。他雖非馳騁沙場的將才,但長袖善舞精於經營之術,排程理財是把好手,加之於李淵關係不俗,因此一路官運亨通,武德三年即拜工部尚書,其間還一度兼統關中十二軍中的一支,累遷晉爵為從一品的應國公,說是“既勳且貴”,那是一點也不過分的。(有指武士彠謙辭不就,然武氏被列為從龍功臣並因此發跡成為當朝新貴,應無疑問。)然而當時社會重門閥,世家大族就連李唐皇室也不放在眼中,在他們的眼裡,武士彠仍然屬於他們看不起的寒門小戶,最多再加三個字“暴發戶”。

一些美麗而淒涼的傳說由此開始。有說武士彠為了洗脫“暴發戶”的名聲而休了出身低微的原配相里氏,另娶武則天的母親年輕漂亮的弘農楊氏為妻,活脫脫的陳世美前身。因此相里氏的兩個兒子心銜母親被休之辱,在武士彠去世後對武則天母女百般凌辱,由此養成了武則天倔強堅毅的性格云云,寫得倒是十分精彩,可惜全無依據。武士彠雖常被看他不順眼的史官諷刺為好奉迎拍馬,但於公於私都十分盡職盡心,並沒有多少可以指責的地方,當然更沒有做過休妻再娶這種事了。相里氏乃因病而亡,武士彠在任上無法探望,高祖李淵曾因此大為稱讚他的忠義,更親自為他做媒選中弘農楊氏楊達之女為妻。'1'且楊氏以92歲高齡卒於咸亨元年,由此推算她嫁給武士彠的時候至少已經42歲,又何來年輕漂亮之說呢?'2'小說家為了故事曲折而編造一些情節是可以理解的,但要作為歷史看還是應該尊重事實。

弘農楊氏為關隴貴姓,是著名的高門士族。武楊聯姻可謂舊日門閥與當朝新貴的結合,正和隋末唐初那個風雲變幻的大時代相應和。不過,近來也有學者黃正健先生對則天母族提出質疑,理由是新舊唐書在《外戚傳》和《后妃傳》中均未曾提到武則天之母為隋宗室楊達之女,弘農楊氏的墓誌銘也未提到為則天母族。且反對立武則天為皇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她出生低微,如果其母真的是楊達之女,何不大力宣揚?並引用武則天立後之後曾作《外戚傳》,引起議論紛紛為證。(“後乃制《外戚誡》獻諸朝,解釋譏噪”)黃先生認為,楊達“有學行”,而武則天的母親楊氏心胸狹窄,缺乏大家閨秀的風度,而且七八十歲還和外孫賀蘭敏之私通,不像楊達的女兒,因此斷言她是個出身寒微的女子,比如與楊達家有某種關係的侍女、樂伎等。'3'

個人以為黃先生的這些說法是比較偏頗的,最後一點明顯證據不足且不說,按照當時的慣常做法,家世主要是考慮父系那一支,立後時未以母族的高貴為己辯護是完全有可能的。此外,新舊唐書並不是完全沒有提到則天母族的事情,比如新唐書之《楊恭仁傳》。後來武后用楊恭仁從孫楊執柔為相,就是因為楊執柔是外家,所以引以執政。時人議論武后所制《外戚傳》,也不見得就說明身世完全編造,可能是其他的原因呢?最重要的一點,武楊聯姻時楊氏已經40多歲,武士彠則已功成名就,如果不是貪圖楊氏家世顯赫,何必娶這麼一個半老徐娘?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之下,哪有高官娶一個侍女樂伎為正妻的?何況武士彠並不是那種感情至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