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佑,俺自幼在千軍萬馬之中,孤身衝突,矢刃交加,身經百戰,從無懼色。今天,將何所畏懼。”說罷,努爾哈赤頂盔貫甲,將要率先出戰。全軍上下,頓時歡聲如雷,人人披甲待戰。努爾哈赤決定破敵於城下,下令說:“若是擊敗敵軍,可以乘勢先奪城門。”
再說烏拉城,高大堅固,城臨松花江東岸。周圍十五里,四面有門。內有小城,周圍二里,東西各一門。有土臺,高八尺,周圍百步。
這時,布佔泰已經統率三萬大軍,嚴陣以待,兩軍已經逼近,建州兵下馬相峙。初戰時,兩軍弓箭手對射,矢如風發雨注,聲如群蜂聚集。殺氣凌雲,戰鼓如雷。
努爾哈赤環顧眾將以後,拍馬舞刀,猛然殺人敵陣,眾將領各統親軍,奮力衝殺。那堅甲利劍,鐵騎馳突。建州軍鼓勇進擊,烏拉軍拼死力敵。由於建州軍潮水般地衝擊,布佔泰三萬大軍頃刻大亂。兵潰如山倒,烏拉兵紛紛棄甲丟戈、四散奔逃。屍橫遍地,血灑原野。
建州兵越過優爾哈城,乘勝進奪烏拉城門。布佔泰次子達穆拉率兵守城,拒門堅御。代善之軍,最為奮勇。大將安費揚古首先衝到烏拉大城,豎起雲梯,率先登城。待努爾哈赤殺到城下時,烏拉大城已經陷落。
安費揚古迎接努爾哈赤從容入城,坐在西門城樓上觀戰。這時,建州各路兵追殺烏拉兵於曠野,布佔泰全軍崩潰,損兵折將十有七八,只率領百名親兵,勉強脫身逃回。在慌亂之中,剛到城下,見城上建州大旗迎風飄揚,他大驚失色,正想撥馬脫逃,被代善的兵團團圍祝布佔泰見兵少勢單,無心戀戰,殺開重圍,奪路而走。親兵又折損大半,收集逃兵近千人,向葉赫部逃去。
這一戰,建州殺烏拉兵以萬計,得甲七千,其他各種器械不可勝數。屯兵十天,犒賞各軍將士,編戶萬家,烏拉部至此滅亡。始建於明代永樂五年(1407年)的烏拉部,歷史二百零六年,傳九代,十個部長,終於滅亡了。
努爾哈赤在“砍倒”烏拉部這棵大樹之後,又馬不停蹄地兵指海西四部中的最後一部——葉赫部。
話說葉赫,為滿文語音,其漢意譯為盔頂。葉赫部名稱的來源,或因其居住山城,城高似盔頂而得名。葉赫河也因其部民居於河畔而得名。葉赫部地近鎮北,嚮明朝貢,取道鎮北關,所以明稱為北關。它東鄰輝發,南接哈達,酉南臨開原,西接蒙古,北與烏拉相近。
葉赫部長有清佳努、揚佳努,依山勢險峻築二城——清佳努居西城,揚佳努居東城。葉赫西城,臨水依山,它位於葉赫河(今寇河)北岸三百米處山坡上。城依山興築,故稱葉赫山城。城牆由土石混雜一塊築成,分為內、外二城。外城周約五里餘,依地勢圍築。內城修在外城中東南部的平頂山丘上,隨地勢圍築,呈不規則形,周約近二里。在西城東四里處,為葉赫東城。它北臨葉赫河,南依嶺崗。城依山崗建築,城牆也由土石混雜一起築成。還有木柵城牆,共為四重城。外城面水依山,形勢優越,周長約七里。它的中部偏南為內城,內城興建在一個凸起的臺地之上,高出地面約十米,再築以高聳牆垣,顯得更加突兀險峻,偉岸壯觀。它周長近二里,牆隨地形,很不規整。外城之外,內城之內,各築木城,以增加防禦能力。
萬曆十一年(1583年,)清佳努 、揚佳努乘哈達王臺、扈爾幹兩喪連報之機,先後糾挾恍惚太、甕阿岱萬騎攻掠哈達,哈達兵敗之後,葉赫大肆焚掠哈達各城寨財物。哈達部長猛格布祿迫於無奈,只得嚮明朝駐遼東巡撫李松求助。明廷堅持用女真牽制女真的策略,向葉赫提出警告,並以停止貢市相威脅,仍無濟於事,葉赫繼續對哈達搶劫不斷,於是明巡撫聯絡撫順關總兵李成梁,備禦霍九皋等,一起計議,命令一千人馬解甲易服,埋伏於鎮北關內。然後引誘清佳努、楊佳努到鎮北關去。二人領兵馬三百餘人人關。突然之間,信炮齊鳴,伏兵四起,遂斬殺清佳努及其子兀孫學羅、揚佳努及其子哈爾哈麻,那三百多兵馬一個也沒逃脫,全部喪身。在這同時,撫順總兵李成梁聽到信炮聲,率領精兵一千餘人,馳往葉赫城,斬殺葉赫兵千餘人。在李松、李成梁的攻殺下,葉赫人再不敢對哈達騷擾了。
清佳努子布寨、楊佳努子納林布洛分別承繼葉赫部長。兄弟二人又在謀劃對哈達用兵的事,訊息很快傳到撫順關李成梁處。
萬曆十六年(1588年),李成梁又帶領兵馬一千人,兵臨葉赫,布塞慌忙棄西城,逃往東城,與納林布洛合兵一處,緊閉城門,不予應戰。李成梁又指揮兵馬包圍了東城,只見城上矢發如雨,滾木鐳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