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人性會替代神性,如果神性便是人性,那神又有什麼意義?

漢朝借貸

漢代最早的信貸記錄是開國皇帝劉邦留下的,嚴格說起來那時還是秦末。當年劉邦混得很不怎麼樣,常常在當地酒館賒賬,至於最後是不是還了,實在沒人能說清楚,這也算是一種商業信貸吧。

第二次信貸記錄,劉邦的角色同樣不光彩。

高祖十一年秋(公元前196年),劉邦率軍征討黥布叛亂,留下蕭何看家,突然有一天劉邦嘀咕,“蕭何不會把我取而代之吧”(彼可取而代之),於是派人回漢中看看蕭何在幹什麼。

蕭何見到來使,立時明白了劉邦的用意。於是他在漢中故意賒買土地,說白了就是不給錢搶人家土地,很霸道。蕭何大概是第一個以貪財向君王說明沒有異志的人,雖然後來很多人用著不是很靈光。

是啊,有異志的話就不用貪財了,直接把天下貪了。

在劉邦賒酒,蕭何賒土地這兩件事裡,我們看到漢初應該就有商業信用存在了。這裡不想歌頌王侯將相,總拿帝王將相做例子,實在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都是王侯將相,“人民群眾才是真正的英雄”是沒錯的,可史籍記載下來的都是狗熊。

對了,民間信貸記也有記載,不過是高利貸,而且是皇帝去借高利貸。

漢代高利貸的規模應該已經很大,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爆發了七王之亂。動刀動槍需要錢啊,可景帝當時很窮。

隨行的貴族和將領只有向長安高利貸資本借款,高利貸者當時被稱為“子錢家”,本金被叫做“子錢”。扯旗造反的吳王號稱“金錢在天下者”,你卻要借錢打仗,勝敗未分,子錢家不肯借錢出來。

本來嘛,你要是輸了不僅要損失本金,搞不好還要把命搭進去。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第二章 西漢的財富(5)

此時,長安無鹽氏顯示了自己的魄力,向出征軍隊借出千金。七王之亂平定後,無鹽氏獲得了十倍利息(一歲之中,則無鹽氏之息什倍),從此發家(用此富爵關中)。

皇帝本人也有信貸記錄,也就是官方借貸。

中國皇帝得在小民受災時施恩,以表示自己眷顧民生,方法就是向小民借款,漢朝之前就已經有這樣的記錄,但語焉不詳。《漢書》的記載就比較明確了,《漢書》中“賑(振)”和“賑貸”是兩個意思,“賑”是指直接賑濟,“賑貸”則指放貸款。這也難怪,子民都受災死了,皇帝想搶劫也沒地方了,其實死掉倒不怕,就怕不死拉桿子造反,這才是最糟糕的。

漢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山東(今華山以東)發生水災,水災之後恢復地力需要幾年時間,長時間賑濟成本很高,於是劉徹把70萬災民遷徙到會稽,衣食由朝廷供給,遷徙後生產工具由朝廷賒貸。

這是漢代文字記載的最大規模借貸。

啟蒙的幻滅

漢帝國終於在黃巾軍旗中湮沒了,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國歷史中,漢朝不足區區500年,卻終結了一個時代。

在貨幣層面(因為這個時代還沒有完整意義的金融),先秦時代是生產與交換的完美結合,世俗權力既然沒有達到統一,便不可能以權力約束貨幣流通。齊刀、楚貝、秦布交相輝映的背後是中華先民對財富的渴望與追求,這種追求雖然會公然訴諸於武力,然而並不可恥,因為春秋五霸的征伐,鋒利箭鏃的背後同樣是雙方經濟程序的競爭。這種競爭對世俗權力和居民都存在公平性,當權者為了獲得經濟實力必須減輕掠奪,因為居民也可以選擇遷徙來逃避。

那個時代不可能指望有文明的戰爭,何況戰爭本身就不怎麼文明,走出茹毛飲血時代,將戰俘作為奴隸總比直接殺掉祭司鬼神更好。征伐中,可恥的是以世俗權力牟取財富,孔子云“君子恥言利”即指此。

嬴政征服了六國,建立了沒有競爭的世俗權力,並試圖以皇權意志取代自由流通的貨幣。由此,貨幣變為權力牟取財富的手段,貨幣爭輝的圖景也變為毫無生氣的方孔圓錢。如果說孔子的祖先崇拜是人對自然的敬畏,在漢朝就轉換為人對人的恐懼。

在這裡,沒有競爭。

你有能力,我就收買你。

你不聽話,我就囚禁你。

你不服從,我就殺掉你。

無論是秦半兩、三銖還是大小泉,其實目的只有一個:透過鑄幣聚攬財,杜絕與皇權競爭。當貨幣寄託了皇權的妄想,便無法承載經濟程序,貨幣的經濟作用最終也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