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被分派到這裡值班所以去不了。
一刻也閒不下來的我,怎麼能就如此臣服於這個死板的規章制度之下呢?於是我也不知道哪來的興致,拿起中控室的報話機,開啟全學校每一個宿舍樓擴音器的開關,對所有宿舍樓進行了一個十分幼稚且毫無意義的廣播,內容如下:“我種族歧視,而且我最討厭白人。”接下來,伴隨著幾秒鐘的沉靜,我很清晰地聽到離我最近不足二十米的宿舍樓首先反應:
“xxx孔!”
緊接著其他的四個宿舍樓一片歡騰,全都異口同聲地喊“xxx孔!”無聊的週末就這樣被我弄成了一個盛大的節日,我在軍校也贏得了廣大同學們的普遍好感,這個人氣一直保持到了我離校這麼久。
美國的小孩子總是喜歡很“酷”的人(cool; chill),而這種酷的表現就是這種玩世不恭,不在乎任何事情,不做作的人。像我這種無聊之極的舉動,對於他們來說就是一種很“酷”的表現。後來學校的同學把我介紹給他們在外面的朋友時,都會帶上一句“he is cool”(值得信任很酷)。至今他們還是很想念我。
下課十分鐘,我們一群人在樓道里等待下一節課的開始,閒聊之際也不知道是哪個不知趣的過來問我說:
“孔,我聽說你們中國人吃狗肉,狗是我們的朋友,你們怎麼能吃他們呢?”
我挺納悶的,腦子裡一閃念“這不韓國人更愛吃狗肉,怎麼問起我這中國人來了?”
但是這個問題我也不能推給韓國同學啊,這牽扯到了嚴肅的“民族團結”問題。
我急中生智地回應:你們西方人愛吃火雞,在中國吧,火雞還是我們的好朋友呢,這麼可愛的朋友,你怎麼捨得吃?
同學們鬨堂大笑,上課鈴響了,我們勾肩搭背地走進了教室。
美式幽默真是解決難題的一劑良藥。
txt小說上傳分享
“學習的竅門兒”(1)
有一次,我停下手中的筆問母親:“媽,一本書怎麼樣才會受到讀者的喜愛,被大家認同?”我怕我寫了半天,沒人要看。媽媽毫不猶豫地對我說:“資訊量。”
想想媽媽的話還真有道理,就是一本“言情”的書,它傳達的也是戀愛的情感資訊,當然資訊量越大,資訊越新,人越愛看了。什麼樣的資訊才是我們國內廣大讀者們所尋找的呢?想了想我決定,談談關於學習的一些小竅門。
在此我就不為咱們還在國內備考、準備去國外留學的同學們支招了,因為你們的刻苦是大家都知道的,在這一點上透過考試拿高分的問題應該沒有什麼爭議。
我只是要給初來乍到國外的同學們一些好的建議,因為在國外這麼多年,看著不同年齡出國留學的同學在一開始時都會在學習上遇到困難,畢竟語言上的不同,適應社會,重建生活也會佔一定的時間,在國外留學的朋友們都知道,在高中成績落後還好說,可是大學就不同了,一旦落後了,等你適應了語言環境再趕就來不急了,因為一學期已經結束了。
首先,重中之重就是別一上來就和中國人扎堆!起碼在等到適應了大環境再去“扎堆”,也許你會因為對新的環境恐懼而去“扎堆”,也許會是生活上的不習慣,俗話說“找不著北”去扎堆,甚至有的時候是因為懶惰不願意動腦子費力去解決問題而去“扎堆”等等。
不過,相信我,當若干年後你再回憶以前初來乍到時,你不會後悔當初做了不“扎堆”的選擇,因為,在吃過這些初期的“苦”後,你所擁有的,是大多數人所沒有的。
還有大家經常遇到的問題是可能英語還不錯,就開始“扎堆”,但到最後也許會的英語都是大家都會的英語,在國外生活了幾年,完全沒有學到地道的,在教科書裡學不到的東西。
其次,說英語時,別害羞,別害怕,多交美國朋友。
看到這個標題,也許有些讀者朋友會說:“別逗了,都什麼年代了,誰會害羞害怕說英語啊!”
在這裡我想澄清一點,我所提及的“害羞,害怕”是怕和同學、老師說英語時對方對你說:“你說什麼,我聽不懂”或者同學嘲笑不會說英語之後,從小沒有被別人這樣說過的各位,自尊心在一定程度上也許會受到一點小小的打擊,再加上心裡本來就有的小退堂鼓,再去主動發言或者找外國朋友會受到來自自己的障礙。
大家都知道學習英語最好的方法就是要經常去用它,但更好的方法,我認為就是去找外國朋友,其實這並不新鮮,我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