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金融界的巨頭們在政治上的愚蠢不亞於將軍們,他們錯誤地以為只要付給希特勒足夠的金錢就能把他籠絡住,一旦他當權之後,就會按他們的命令辦事。他們之中有很多人在20年代還把他看成是個奧地利的暴發戶,但是在納粹黨在1930年9 月選舉中獲得驚人勝利後,企業界的領袖人物逐漸意識到,這個暴發戶很可能接掌德國的控制權。
據瓦爾特·豐克在紐倫堡作證時說,到1931年的時候,“我的工業界朋友和我相信,在不太遙遠的將來,納粹黨就會上臺”。
豐克是個油光滿面、目無定睛、大腹便便的矮胖子,他的臉'143' 總叫作者想起一隻青蛙來。他在這一年的夏天放棄了德國金融界著名報紙《柏林交易所日報》主編這個好差使,當了納粹黨和一些企業界重要領袖人物之間的牽線人。他在紐倫堡說,他的好幾個工業界朋友,特別是那些在萊因蘭大煤礦企業中有地位的朋友,要求他參迦納粹運動“以便說服該黨採取私人企業的方針”。
在那個時候,黨的領導方面在經濟政策問題上有著完全自相矛盾和混亂的看法。我企圖這樣來完成我的使命:親自使元首和黨相信,應該承認,私人的首創精神、企業家的獨立自主、自由企業的創造性力量等等是黨的基本經濟政策。元首本人在同我和我所介紹的工業界領袖人物會談時一再強調,他是國營經濟的敵人,所謂“計劃經濟”的敵人,他認為,為了要爭取最高產量,自由企業和自由競爭是絕對必要的。據希特勒的這位未來國家銀行總裁和經濟部長說,當時希特勒開始會見德國國內掌握經濟命脈的一些人物,並且向他們說了一些多少是他們喜歡聽的話。黨需要鉅額經費來從事競選,支付大規模的頻繁的宣傳費用,發給成千上百的專職人員薪水和維持衝鋒隊和黨衛隊這些私人軍隊。衝鋒隊和黨衛隊到1930年年底已有1O萬多人,成了一支比國防軍還要大的部隊。企業家和銀行家並不是唯一的經費來源,因為黨在黨費、資產、募捐以及黨報書刊的銷售方面也能籌到相當可觀的款項,但是企業家和銀行家是最大的經費來源。他們給納粹黨的錢愈多,他們可以給迄今為止他們所支援的其他保守黨派的錢也愈少。
先是擔任希特勒納粹黨的新聞釋出官,後來擔任國家新聞釋出官的奧托·狄特里希說:“1931年夏天元首突然決定有步驟地努力討好有勢力的工業界巨頭。”
這些巨頭是誰呢?
他們的姓名是個秘密,除了元首周圍的核心圈子以外,對誰都保守秘密。
黨得耍兩面把戲。一方面,它不得不讓施特拉塞、戈培爾、怪物弗德爾用國家社會黨人是真正的“社會主義者”、反對金融巨頭的叫喊來欺騙群眾。另一方面,黨的經費得從那些有不竭來源的人那裡騙來。據狄特里希說,在1931年下半年,希特勒“走遍整個德國,同重要的[企業界]人士私下會談”。
為了保守秘密起見,這些會談甚至要到“一些人跡不到的森林中去舉行。”
狄特里希解釋道,“保守秘密是絕對必要的;絕不能讓報界有搗蛋的機會。否則就會影響到會談的成功。”
因此,在納粹黨的政治中,就出現了一種幾乎滑稽可笑的忽左忽右現象。
有一次在1930年秋天,施特拉塞、弗德爾、弗立克在國會中代表納粹黨提出一項法案,要求對所有利率都規定一個4 %的最高限額,無償徵用“銀行和股票交易所巨頭”以及所有“東方猶太人”的財產,將大銀行收歸國有。希特勒大為震怒:因為這不僅是布林什維未義,而且是黨在經濟上的自殺行為。
他立即命令黨撤回這個法案。共產黨這時卻重新提出這個法案,一字不易。
希特勒命令他的黨投反對票。
我們從戰後在紐倫堡監獄中對豐克的偵訊中知道,希特勒所結交的“有勢力的工業界巨頭”中至少有一部分人是誰。艾米爾·“寇道夫是個痛恨工會的煤礦大王,負責掌管西德礦業界募集的一筆名叫“魯爾金庫”的政治賄賂基金,他是在1929年納粹黨代表大會上被希特勒拉攏過去的。鋼鐵托拉斯頭子弗裡茨·蒂森捐款還要早一些,他後來對他的錯誤後悔不止,終於寫了一本書,叫做《我為希特勒出資》。他最初是在1923年在慕尼黑遇見這個納粹黨領袖的,初次見面就被後者口若懸河的辯才所征服了,於是透過魯登道夫第一次向當時還不大為人所知的納粹黨捐了10萬金馬克(合2。5 萬美元)。
繼蒂森之後的是艾伯特。伏格勒,他也是聯合鋼鐵公司的一個巨頭。事實上,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