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有真正的和平。
關於和平呢?
為什麼要在西方打這場戰爭呢?是為了恢復波蘭這個國家嗎?凡爾賽和約的波蘭是不會再出現了……重建波蘭國家的問題不能透過西方的戰爭來解決,而只能由俄國和德國來解決……波蘭在剛剛誕生的時候就被一切非波蘭血統的人稱為先天不足的流產兒,為了重建這樣一個國家而犧牲千百萬人的生命和破壞價值億萬的財富,是一種愚蠢的行為。
還有什麼別的理由要打仗嗎?……
如果這一場戰爭的真正日的僅僅是為了更換德國的政權的話……那麼,這將不過是白臼地犧牲千百萬人的生命罷了……的確,西線的這一場戰爭是什麼問題也解決不了的……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有的,希特勒開了一大張清單:“建立一個波蘭國家”' 事實上他已經和俄國人商量好不許這樣一個國家存在了' :“解決和了結猶太人問題”;德國的殖民地問題;恢復國際貿'642' 易的問題:“無條件地保證和平”;裁減軍備:“對於空戰、毒氣、潛艇等等的限制”;解決歐洲少數民族的問題。
他建議歐洲幾個大國舉行一次“經過最充分的準備的”會議來“解決這些重大問題”。
這樣一個會議行將決定本大陸今後許多年的命運' 他繼續說道' ,在大炮轟鳴下,在軍隊被動員起來對它施加壓力時,是決不可能深思熟慮地審議問題的。
可是,如果這些問題遲早一定要解決,那麼,在千百萬人被送去作無謂的犧牲和數以億計的財富化為灰燼之前來解決這些問題,是比較明智的。讓西方目前的事態發展下去,其後果是難以設想的。不久,每天的犧牲將不斷增長……歐洲的國民財富將為炮彈浪費殆盡,各國的元氣將在戰場上耗竭……有一點可以肯定。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同時出現過兩個勝利者,而兩敗俱傷的例子倒是屢見不鮮,但願那些恃有相同見解的人民及其領袖現在就作出他們的回答。讓那些認為戰爭是更好的解決辦法的人拒絕我伸出的手吧。
這裡,他指的是丘吉爾。
但是,如果丘吉爾先生及其追隨者的意見佔了上風,這番話將是我最後的一次宣告。這樣一來,我們就將打下去……在德國的歷史上永遠不會有第二個1918年11月。我從國會回來以後就在日記上寫道,據我看來英國人和法國人會不會“花5 分鐘的時間”來考慮這個籠統而含糊的建議,是很值得懷疑的。但是德國人卻很樂觀。那天晚上我去作廣播時,在路上買了一份旱出版的《人民觀察家報》。花體字的標題是:德國希望和平——德國對英法沒有戰爭意圖——除殖民地以外,德國再無英他修正凡爾賽和約的要求——裁減軍備——同歐洲所有國家合作——建議舉行談判。
現在我們從德國的秘密檔案中知道,當時威廉街陸續透過西班牙和義大利駐巴黎的大使得到那方面傳來的報告,因而滿心相信法國人沒有胃口把這場戰爭打下去。早在9 月8 日,西班牙大使就暗中通知德國人說,龐納“鑑於法國人普遍厭戰,打算一俟'643' 波蘭戰事結束就設法達成一項諒解。有可信的跡象表明,他正在為此目的同墨索里尼保持接觸”。
10月2 日,阿託利科把義大利駐巴黎大使最近打來的一份電報的抄件交給了威茲薩克,內中說,法國內閣大多數閣員贊成和談,目前主要的問題是如何“使法國和英國能夠保全面子”。不過,達拉第總理顯然不在這個大多數之列。
這是個很可靠的情報。
10月7 日,達拉第答覆了希特勒。他宣佈,法國在沒有得到關於“真正的和平與普遍的安全”的確實保證以前,將不放下武器。不過,希特勒更關心的並不是這位法國總理的答覆,而是張伯倫的反應。10月10日,在體育館主持冬賑活動的開幕典禮的簡短演說中,他再一次強調宣告,他“隨時準備接受和平”。他補充道,德國方面“沒有理由要同西方國家打仗”。張伯倫於10月12日作出了回答。這個回答對德國人民如果不是對希特勒——來說,不啻迎頭一盆涼水。那位首相在下院發表了一篇演說,說希特勒的建議是“含糊而不可靠的”,並且指出,“這些建議沒有提到如何糾正對捷克斯洛伐克和波蘭所犯下的錯誤的問題”。他說,“德國現政府”的諾言不能信賴。如他們果真要求和平,“就應該有行動上的表現,而不僅是在口頭上說說”。他要希特勒拿出“令人信眼的證據”來表明自己對和平的誠意。
希特勒的諾言再也不能欺騙這位慕尼黑妥協者了。第二天,10月13日,德國發表了一份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