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石也不敢冒然行事,草率地決定遷移去向,此事只好懸而不決。待蔣介石回到重慶後,翁文灝再度催促此事,並表示:“北京人”危在旦夕,必須速作決定,並著手行動。否則“北京人”將不復見矣!蔣介石意識到此事已迫在眉睫,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了,於是令行政院召集相關人員開會相商,自己親自到會聽取意見。經過幾番慎重討論,終於做出決定:國民政府同意並允許將“北京人”運往美國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暫避風險,待戰爭結束後再歸還中國。

會後,翁文灝立即給裴文中寫信,對“北京人”化石轉移之事做了如下安排:

先找美國公使館對“北京人”轉移之事,作個周密的計劃安排,請他們委託有關部門將“北京人”化石標本運到美國,然後再交給國民政府駐美大使胡適先生;

“北京人”化石運到美國後,可供魏敦瑞博士研究時使用,但保管和儲存權必須在中國駐美大使館的手上,即必須要掌握在胡適先生的手上。待戰爭結束後,務必再將“北京人”化石重新運回中國。

裴文中接到翁文灝來信的當天,便匆匆趕往美國駐北平公使館,就“北京人”轉移事宜進行交涉。裴氏在其後來撰寫的《“北京人”的失蹤》一文中這樣說道:

一直到1941年11月,才由北京的美國大使館轉來翁文灝的信,允許將“北京人”的標本全部運往美國,交紐約自然博物館保管,待戰爭結束後再行運回中國。但是當我與北京的美國公使館交涉時,他們的負責人卻說沒有得到重慶美國大使詹森的訓令,不便負責。我又請他們急電重慶請示詹森,等詹森回電答應。時間已經到了11月底。以後,就由協和醫學校的校長鬍頓和總務長博文二人與美國公使館交涉。

裴文中為什麼沒有和美國公使館繼續交涉,而改由胡頓和博文進行交涉?裴氏至死也沒有弄明白內中因緣。而胡頓和博文與美國公使館到底是怎麼交涉的,雙方談了些什麼,打成了什麼協議,也撲朔迷離,無證可查。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五章 轉移北京人(5)

“北京人”的命運,從這時起,開始變得詭秘、複雜、恍忽起來。而這個時候離太平洋戰爭爆發只有十幾天的時間了。

既然中美雙方總算打成“北京人”轉移的協定,面對即將爆發的太平洋戰爭,協和醫學院高層不敢怠慢,立即著手行動起來。而行動的第一個環節就是裝箱。這一歷史性的重任,落到了中國人胡承志身上。

胡承志原是魏敦瑞的一名助手,新生代研究室的所有標本模型,幾乎都出於他一人之手。1931年春,年僅15歲的胡承志來到北平協和醫學院解剖科當雜工。由於環境薰陶,加上胡本人年輕好學,無論是中文還是英文水平都大有長進,讀寫皆已達到了較為熟練的程度。後來,他進入新生代研究室,幫助步達生修補從周口店發掘的化石。步達生死後,他成為新一代主任魏敦瑞的助手,主要任務是修補化石和做“北京人”模型。其認真的工作態度和出色的成果頗得魏氏的賞識。正是由於胡承志所處的獨特位置,裝箱的任務就落到了他的身上。——他是惟一一位最後見到“北京人”的中國人。

20世紀50年代,中國政府在追尋“北京人”下落的第一個高潮時,曾專門找到胡承志瞭解過這一段歷史情況,胡在出具的一份報告中這樣說道:〃在珍珠港事變前,十八日至廿一日之間(餘已忘其確期,此日期為十二月八日協和醫學院被日人佔據時,推憶者,不致錯誤),博文先生匆匆至餘處,囑速將北京人裝好,要在極秘密之下送至彼辦公室。餘當時將早經備妥之木箱二隻拿出應用,並將房門鎖住後裝箱。該二木箱均為白木箱,一為四十八寸長、十一寸高、廿二寸寬,一為四十五寸長、十一寸高、二十寸寬。至裝箱之情形,頗為華貴。先將骨骼用擦顯微鏡頭用之細綿紙包好,再用軟紙包著,然後再裹以潔白醫用吸水棉花後,用粉蓮紙包上,然後再用醫用細紗布多層包在外面,裝入小箱,再用吸水棉花填滿,小木箱內周圍六面有具有彈性之黃色瓦壠紙數層包好,一一裝入大箱內,用木絲填裝。至於牙齒之類之小骨骼,具有相似裝手飾之小紙匣,上面有玻璃,內填棉花,於玻璃上有紅邊的標誌號碼,以及牙齒屬何部位,皆詳明。兩木箱裝好後,即書CadⅠ和CadⅡ。大箱為一號,小箱為二號。旋即派工友用車親自押送至博文先生辦公室,當面交彼。彼即立刻將兩箱送到'F'樓下四號之保險室,過夜後即送至美大使館。〃

——自此之後,“北京人”下落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