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袁的小賊,我……”被揭了傷疤的關羽,勃然大怒,張嘴就欲破口大罵。
陶謙卻嚇了一跳,急喝一聲:“關雲長,休得對袁公子無禮!”
陶謙巴巴向袁方求和,當然生怕關羽得罪了袁方,破壞了和談,誤了他的大事。
關羽被斥,一肚子的氣,只能恨恨的嚥了下去,血都湧到了臉上,一張臉憋得通紅。
顏良卻也火了,衝著關羽叫道:“姓關的,休得耍嘴皮子功夫,若想拿回你的刀,呆會咱們可以較量一番,你若能勝我顏良,這青龍刀自然還你。”
關羽被顏良一嗆,更是氣得鼻吐粗息,圓目怒睜到幾乎要迸裂出來。
雖恨怒萬分,關羽卻沒敢接下顏良的“邀戰”。
顏良的武道之強,他可是早有領教的,如今他臂傷未愈,又失了青龍刀這乘手的兵器,此時若與顏良交戰,他斷然難有勝算。
“姓顏的,你別囂……”
關羽欲放狠話,挽回些顏面時,陶謙臉色一沉,再喝道:“關雲長,本府令你不得再開口,你敢不遵本府號令不成!”
這一喝,把關羽到嘴邊的狠話,生生的給嗆了回去。
另一側的張飛看不慣,當場就要發作,關羽卻狠狠瞪了張飛一眼,暗示張飛不可衝動。
關羽雖心有怒火,但卻念著受劉備所囑,保護陶謙周全,今被陶謙所斥,也只能隱忍下去。
不遠處,陪同而來的陳登,目睹了陶謙教訓關羽的過程,不禁微微搖頭,心中暗忖:“坐擁一州之地,就算要求和,也不必這般怕對方吧,兩軍之前,陶州牧的氣度已完全被那袁二公子蓋過,可惜呀……”
不僅是陳登,隨行的數百徐州軍卒,都看得清清楚楚,看到他們的州牧,為了不得罪敵人,公然教訓自家將領的場面。
陶謙今天的表現,很快就會被這幾百軍卒,傳回徐州去,這正是袁方所要的效果。
目的達到,袁方也不屑於浪費時間,高聲道:“求和的條件,想必陳元龍已經都告知陶州牧,今天我約陶州牧你前來會面,就是要聽你對天起誓,親口承諾。”
陶謙連連點頭稱是,卻又陪著笑臉,跟袁方討價還價起來。
割地就等於割肉,何況還是割州治郯城家門口的地,陶謙自然是心痛,能少割點就少割點。
袁方卻寸步不讓,堅持陽都城以北諸縣,都必須割給自己,否則就兵戎相見。
陶謙沒辦法,為儘早結束這場戰爭,穩定他的統治,面對袁方的堅持,最後只能無奈的答應。
最後雙方達到協議,琅邪國諸縣中,包括陽都、臨沂、莒、東安、東武等中北部的九個縣,統統都割於袁方所有。
陶謙所保留的,只餘下南邊開陽、即丘、繒國三個縣。
徐州不似青州那般,飽受黃巾荼毒,琅邪國中丁口,不下二十萬。
袁方今據有大半琅邪,九縣之地,至少為他添了二十多萬的人口。
當此亂世之時,這二十萬的人口,著實可謂是一筆“橫財”。、
陶謙卻苦著一張臉,肉痛的對天起誓,承諾割地,並保證兩家修好,井水不犯河水。
袁方這才滿意,哈哈一笑:“陶州牧果真是大方啊,很好,今天之後,你我就各自退兵,陶州牧你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有袁公子這話,陶某就放心了。”陶謙心中苦痛,卻還得強顏歡笑。
會面協議之事已達成,陶謙巴不得趕緊離開這讓他顏面盡掃之地,當即就要告辭。
正欲走時,袁方卻又肅然道:“陶州牧,我希望你這一次能夠吸取教訓,他日不要為了貪小便宜,又趁機犯我,若不然,就不是割地這麼簡單的了,你好自珍重。”
袁方預感到,他很快就會袁紹翻臉,到時陶謙難免又會趁機漁利,袁方這是在提前警告他。
言罷,袁方也不再多說,轉身撥馬,帶著顏良和太史慈二將,揚長而去。
看著少年人那遠去的身影,陶謙堆笑的老臉,轉眼已陰沉如鐵,口中恨恨道:“袁方小賊,若非迫不得已,我陶謙豈會向你屈尊,你給我等著吧,今日之辱,我早晚必會叫你十倍償還!”
喃喃的丟下一句狠話,自我安慰一番,陶謙也帶著一腔的不爽而去。
五百兵馬徑歸陽都,袁方的心情極好,一路上都在盤點著此番之戰,他所得到的巨大收穫。
兩場戰役下來,所繳獲的軍械旗鼓無數,所俘虜的敵軍士卒,更是近有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