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弘支走孫策,讓孫策去佔回救盱臺的小功,就是為了讓紀靈去奪這襲破“袁方大營”的大功。
一旦大營失陷,袁方軍就將軍心崩潰,勢必會撤逃回北歸,紀靈就將立下大功一件。
而楊弘,也將擁有獻計之功。
紀靈以為楊弘足智多謀,以為青州大營空虛,他盡起大軍而來,必可一舉破營而入。
誰想,紀靈志在必得而來,卻撞上了這等始料未及的狀況。
“袁方那小子也不可能將兵馬全部派去襲盱臺,營中想必還留了點兵馬,哼,想反撲,我還怕了你不成!”
紀靈好歹乃袁術麾下大將,很快就壓下震驚的情緒,喝令軍士不可慌張,催督大軍繼續衝擊。
他以為,袁方的守營之軍沒有多少,憑著他一萬大軍,足以擊破。
誰想,紀靈衝著衝著,卻發現苗頭有點不對勁
敵營中,衝湧而出的青州兵,源源不斷,何止上萬,而且,數量還在不斷的增加。
這般形勢,哪裡有一丁點“空虛”的跡象,分明是全軍在此!
“糟了,中計!”
紀靈這時才猛然驚醒,方知袁方什麼偷運兵往北岸,什麼要偷襲盱臺,根本統統都是誘敵之計,為的就是誘他率軍劫營。
“袁方這小子,竟然如此詭詐,楊弘啊,你可害苦我了,撤兵,速速撤兵!”
驚醒的紀靈叫苦不跌,急是下令倉皇撤退。
可惜,已經來不及!
一萬多的青州兵從正面衝出,另外一萬五千兵馬,從側門殺出,分從兩翼斜插而來。
三面齊進的青州兵,就如同一柄三叉戟,將近身的敵人狠狠的插中,令他們難以抽身撤逃。
戰場攻守轉換的形勢快如閃電,轉眼就進入了青州軍收割人頭的節奏。
袁方舞動碎顱大棍。將驚慌失措的敵人,紛紛敲為粉碎,長長的血路從營門一直延伸出百步外,頃刻間就將中央的敵軍,從中撕裂,一分為二。
無人可擋之下,袁方轉眼已衝到了敵軍後面,接著又折返回來,從敵軍背後再一次輾壓回來。
勇不可擋的太史慈,則追隨在袁方左右。充當著袁方的護將。為袁方掃清一切威脅之敵。
前番與關羽交手。袁方已吃到了教訓,身為主將身先士卒是應該的,但也不能輕易以身涉險。
故此番作戰,袁方便令太史慈這員練髒級別的高手。時刻跟隨在側,即使他再遇上關羽這樣的強敵,也有太史慈頂著,不至於身險絕境。
在袁方大軍的碾壓圍殺下,一萬淮南軍已土崩瓦解,丟盔棄甲望風而逃,卻為袁方軍撕割得四分五裂,被分割包圍殲滅。
亂戰中,袁方不時開啟遠望瞳。搜尋著敵將的所在。
驀然之間,袁方掃到了“紀”字將旗所在。
視野中,一員敵將正手舞大槍,拼死血戰,卻左衝右突無法破了圍兵。
那敵將必是紀靈無疑。
“子義。給我去生擒了紀靈那廝。”興奮的袁方,大喝一聲。、
袁方用遠望瞳觀察,已判知紀靈的武道,跟自己應該差不多,他若親自對陣,憑著生化之軀的特殊能力,斬殺紀靈倒也可以。
但袁方知道,紀靈的實力雖與太史慈、鞠義這樣的大將有差距,卻也是一員可用之將,殺之實在有些可惜。
若能將之生擒收降,為我所用,這自是再好不過。
欲要生擒紀靈,以練髒級別的太史慈出戰,才是最佳的選擇。
太史慈得令,鬥志如火狂燃,一聲低嘯,縱馬飛射而出,殺破亂軍,直取紀靈。
相隔十餘步時,太史慈右手提槍,左手取下背上一支小戟,甩手猛力擲去。
戟去如風,電光一般撲向紀靈。
紀靈察覺破風之聲,料知有冷箭襲來,急是回槍擋向那射來寒光。
鐺!
一聲激鳴,急速而來的小戟,被紀靈大槍生生撥擋開來。
然這一擊卻非普通箭矢,乃是重有數斤的小戟,力道遠勝於箭矢,紀靈雖然撥擋開來,卻被震得身形一晃。
就在紀靈身形未穩時,太史慈的第二戟,第三戟,已快如疾風的接連射至。
紀靈無處可避,只能拼命舞動大槍,手忙腳亂的撥擋。
“厲害,沒想到太史子義還有這一手飛戟的絕技!”緊隨其後奔來的袁方,不禁為太史慈喝采。
先前他見太史慈上陣,雖使一柄大